[发明专利]一种锑化铟纳米线的溶液相合成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0291285.8 | 申请日: | 2016-04-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5965027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3-06 |
发明(设计)人: | 杨晴;钱银银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
主分类号: | B22F9/24 | 分类号: | B22F9/24;B22F1/00;B82Y40/00 |
代理公司: | 安徽省合肥新安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34101 | 代理人: | 何梅生,卢敏 |
地址: | 230026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锑化铟 纳米 溶液 相合 成方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无机化合物纳米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溶液相合成锑化铟纳米线的方法。
背景技术
锑化铟(InSb)是一种重要的III-V族化合物半导体,锑化铟块体材料具有很小的带隙宽度(0.17eV)、很高的电子迁移率(78000cm2/V·s)和很大的波尔激子半径(60nm),这些性质使其在高速场效应晶体管、磁传感器、红外探测器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此外,与锑化铟块体材料相比,锑化铟纳米线由于具有与尺寸相关联的量子限制效应、各向异性的几何结构、良好的电子传输特性和较大的比表面积,从而可能展现出比锑化铟块体材料更加优越的性质。为了尽可能的满足这些应用,发展一种简易有效的锑化铟纳米线的合成方法迫在眉睫。
现有技术方案中,制备锑化铟纳米线的方法主要为化学气相合成法(CVD)(Nano letters 2012,12,1794;Nanotechnology 2009,20,495606;Nature materials 2004,3,769)。采用CVD制备的锑化铟纳米线虽然形貌较均匀,但其直径粗、常常大于其波尔激子半径,且整个合成过程中往往需要较高的温度和较昂贵的真空设备,其能耗较大,产品成本较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针对化学气相合成方法中所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锑化铟纳米线的溶液相合成新方法,其合成温度低,工艺简单,合成速度快。
本发明解决技术问题,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锑化铟纳米线的溶液相合成方法,其特点在于:
以铟源和锑源为反应原料,在由十八烯和有机胺构成的反应介质中加热到100~120℃,获得混合液;将所述混合液升温至160~220℃,加入溶解在油胺和三辛基膦中的甲硼烷-叔丁胺络合物并反应;反应结束后,用甲苯和无水乙醇洗涤产物,离心分离,即得结晶性好、形貌均匀的锑化铟纳米线;将所得产物分散到无水乙醇中保存。
其中:所述铟源和锑源的摩尔比为1~1.5:1;所述甲硼烷-叔丁胺络合物与锑源的摩尔比为10~15:1。
本发明锑化铟纳米线的溶液相合成方法,具体是按如下步骤进行:
步骤1:按配比将铟源和锑源溶解到二苄醚溶剂中,获得混合液A;
步骤2:将十八烯和有机胺混合均匀,构成反应介质;将步骤1获得的混合液A加入到反应介质中,在惰性气体保护下加热到100~120℃,除去水分和低沸点杂质,获得混合液B;
步骤3:将甲硼烷-叔丁胺络合物溶解在油胺和三辛基膦中,获得混合液C;
步骤4:将步骤2获得的混合液B加热到160~220℃,然后将步骤3获得的混合液C快速注入到混合液B中,反应5~60min,自然冷却至室温;
步骤5:用甲苯和无水乙醇洗涤产物,离心分离,即得到锑化铟纳米线。
所述铟源选自氧化铟、乙酰丙酮铟、三氯化铟、硝酸铟或醋酸铟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锑源选自氧化锑、三苯基锑、三氯化锑或醋酸锑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有机胺选自油胺、十八胺或十六胺中的一种或多种。
所述有机胺与所述铟源的摩尔比为5~20:1;所述有机胺与所述十八烯的摩尔比为1~10:1;所述三辛基膦与所述油胺的体积比为1~4:1。
本发明制备出的InSb纳米线为闪锌矿结构InSb,平均直径为50nm、长度为5~10μm。从产品的透射电镜图、高分辨透射电镜图、选区电子衍射图可以看出本发明方法所得InSb纳米线是沿[111]方向生长的具有孪晶结构的纳米线,且产品结晶性好、形貌较均匀。
本发明中由于甲硼烷-叔丁胺络合物具有还原性,在一定条件下能把Sb3+还原成Sb3-,Sb3-与In3+作用继而生长InSb纳米线。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体现在:
1、本发明采用常见的前驱体为原料,通过溶液相合成制备出了结晶性好、形貌较均匀、直径小的锑化铟纳米线,无需中间步骤合成,操作方便。
2、不同于传统的化学气相合成方法,本发明方法反应条件温和、设备简单、生长周期短、晶体产率高,可用于大规模工业化生产。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1所得InSb纳米线的XRD图,从图中可以看出产物为闪锌矿结构InSb。
图2是实施例1所得InSb纳米线的透射电镜照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未经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29128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发光水平仪传感器
- 下一篇:精确度高的六分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