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显示屏支架和终端有效
申请号: | 201610281396.0 | 申请日: | 2016-04-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5763689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29 |
发明(设计)人: | 吴寿宽;曾武春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M1/02 | 分类号: | H04M1/02;G09F9/33;H05K7/20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郝传鑫;熊永强 |
地址: | 52386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吸热 发光二极管 储热材料 驱动件 散热件 导热散热材料 显示屏支架 混合材料 存储 终端 散发 板状结构 材料属性 发光显示 热量传导 散热功能 元器件 减小 烫手 显示屏 传导 吸收 耳朵 驱动 | ||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显示屏支架,包括本体、驱动件和吸热散热件,所述本体呈板状结构,其中:所述本体的一面用于设置发光二极管屏;所述驱动件设置于所述本体,用于驱动所述发光二极管屏进行发光显示;所述吸热散热件设置于所述本体的另一面上,所述吸热散热件包括具有吸热、储热和散热功能的材料属性的混合材料,所述混合材料由导热散热材料和吸热储热材料组成,所述导热散热材料将所述驱动件和所述发光二极管屏散发的热量传导至所述吸热储热材料,所述吸热储热材料吸收并存储传导至的所述热量。相应的,本发明实施例还公开了一种终端。采用本发明,可以实现吸收并存储显示屏散发的热量,从而减小元器件的损耗以及避免烫手、烫耳朵等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子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显示屏支架和终端。
背景技术
随着如智能手机等终端的不断发展,其显示屏的配置越来越高,随之而来的是发热问题也越来越严重。一方面,显示屏一般为发光二极管屏,如LED屏、OLED(Organic LED,有机LED)屏等,其发光过程本身就是发热的过程;另一方面,高配置下显示屏的画面刷新率快,使得驱动发光二极管屏的驱动件功耗增大,导致发热增大。
显示屏发热后,热量集中在一个区域无法快速散热,使得温度急剧升高,对终端的元器件造成损耗,同时还会出现烫手、烫耳朵等问题,影响了用户的使用体验。可见,如何有效地对显示屏散热是目前亟需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显示屏支架,所述显示屏支架包括本体、驱动件和吸热散热件,所述本体呈板状结构,其中:
所述本体的一面用于设置发光二极管屏;
所述驱动件设置于所述本体,用于驱动所述发光二极管屏进行发光显示;
所述吸热散热件设置于所述本体的另一面上,所述吸热散热件包括具有吸热、储热和散热功能的材料属性的混合材料,所述混合材料由导热散热材料和吸热储热材料组成,所述导热散热材料用于将所述驱动件和所述发光二极管屏散发的热量传导至所述吸热储热材料,所述吸热储热材料用于吸收并存储传导至的所述热量,同时吸收并存储所述驱动件和所述发光二极管屏散发的热量。
在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所述驱动件包括驱动电路模块,所述吸热散热件与所述驱动电路模块连接。
在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能实现方式中,所述驱动件还包括控制芯片,所述吸热散热件与所述控制芯片的引脚连接。
在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能实现方式中,所述吸热储热材料包括二氧化硅和聚乙二醇,所述二氧化硅和聚乙二醇的质量比为1:1至1:9;所述导热散热材料是石墨或金属。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可能实现方式,在第四种可能实现方式中,所述吸热储热材料由若干以所述二氧化硅为囊壁、以所述聚乙二醇为囊芯的微囊构成。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四种可能实现方式,在第五种可能实现方式中,所述吸热散热件还包括钛酸酯偶联剂和胶层,所述吸热储热材料、所述导热散热材料和所述钛酸酯偶联剂混合制成片状材料,所述胶层层叠贴覆于所述片状材料上,所述片状材料通过所述胶层粘接于所述本体的另一面上。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四种可能实现方式,在第六种可能实现方式中,所述吸热散热件还包括稀释溶剂和粘结溶液,所述吸热储热材料、所述导热散热材料、所述稀释溶剂和所述粘结溶液混合并涂布于所述本体的另一面上。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四种可能实现方式,在第七种可能实现方式中,所述吸热散热件还包括基底和胶层,所述吸热储热材料与所述导热散热材料混合并涂布于所述基底上,所述胶层层叠贴覆于所述基底上,且所述基底通过所述胶层粘接于所述本体的另一面上。
结合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第五至第七种可能实现方式,在第八种可能实现方式中,所述吸热散热件还包括保护膜,所述保护膜设置于所述吸热散热件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未经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28139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