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磁吹引弧结构及其断路器在审
申请号: | 201610281336.9 | 申请日: | 2016-04-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5742093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7-06 |
发明(设计)人: | 董微娜;张立;刘佳劼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人民电器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H9/36 | 分类号: | H01H9/36;H01H9/44;H01H73/18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聚阳光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50 | 代理人: | 张建纲 |
地址: | 325604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磁吹引弧 结构 及其 断路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断路器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磁吹引弧结构及其断路器。
背景技术
断路器是在电路中极为常见的一种开关电器,广泛应用于工业领域、建筑领域、水利水电等领域配电系统的各级出线和终端系统。断路器一般由触头系统、灭弧系统、操作机构、脱扣器、外壳等构成。断路器的作用是切断和接通负荷电路,以及切断故障电路,防止事故扩大,保证安全运行。
目前,现有技术中如中国专利文献CN202172053U,公开了一种引弧用断路器磁轭装置,包括上、下两块导磁板,其中:一块导磁板的形状为L形,另一块导磁板的形状为L形或一字形;两块导磁板叠成U形结构。该专利由两块L形导磁板侧臂重叠而成,非一体式U形结构,相对于一体式结构来讲,更易于装配。两块L形导磁板侧臂重叠部分磁阻率大于L形导磁板上、下臂部分,因此电弧产生的自励磁场强度不会过度集中在侧臂部分,电弧分布更加均匀,更加有利于电弧运动,提高断路器分断能力。
上述专利文献的引弧用断路器磁轭装置,虽然能够提高断路器的分断能力,但是,所述磁轭装置中磁场方向固定,因此只能分断从输入端流入输出端方向的电流产生的电弧,当断路器输入端与输出端接反或在断路器中产生逆向电流时,该断路器失效,不能起到对电路的保护作用。
为解决上述问题,中国专利文献CN102789931A,公开了一种带逆向电流保护的断路器灭弧装置,包括静、动触头,位于静触头下方的灭弧室,置于灭弧室内的灭弧栅以及分别从静、动触头上延伸至灭弧栅两端的静、动触头引弧板;其中静触头与进线接线柱电连接,而动触头一侧设置出线接线柱以及与动触头通过第一软连接线相连的双金属元件,所述出线接线柱上固定有接线板,所述接线板与双金属元件之间串联有一个位于灭弧室一侧的电磁场产生装置。
上述专利文献的带逆向电流保护的断路器灭弧装置,磁钢的作用相当于专利文献CN202172053U中的磁轭装置,其磁场方向固定不动,通过电磁场产生装置与磁钢相互配合使用,当通过的是正向电流时,主要由靠近动、静触头连接处的磁钢产生的磁场对电弧产生向灭弧栅方向的拉力,所述电磁场产生装置产生的磁场方向与磁钢产生的磁场方向相同,虽然所述电磁场产生装置远离动、静触头的连接处,但对电弧的接入有加强作用;当通过的是逆向电流时,所述电磁声产生装置与磁钢产生的磁场方向相反,部分磁场相互抵消,对电弧的接入产生拉力也相应的减小,即该专利的逆向电流保护的断路器灭弧装置的灭弧效果不佳。
此外,上述专利文献电磁场产生装置与磁钢分设在两个位置,结构复杂。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断路器结构复杂且对逆向电流的保护的断路器灭弧装置的灭弧效果不好,进而提供一种结构更加简单且灭弧效果更好的磁吹引弧结构及其断路器。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一种磁吹引弧结构,包括设置在静、动触头下方且延伸至灭弧栅片的引弧片;还包括有与所述静、动触头连通有灭弧通道的U型螺旋状导磁板,所述导磁板设置在靠近所述静、动触头一侧,其U型开口朝向所述灭弧栅片,所述导磁板的一端与所述引弧片连接、另一端通过连接板分别与所述双金属元件和接线端连接,所述双金属元件与所述动触头连接。
优选地,所述引弧片包括水平部和倾斜部,所述水平部延伸至所述灭弧栅片远离所述静、动触头一侧且与所述灭弧栅片平行设置,所述倾斜部与所述导磁板连接。
优选地,所述水平部从所述灭弧栅片的引弧端延伸至所述灭弧栅片的排气端。
优选地,所述导磁板相对的两侧壁板分别设置在所述倾斜部的两侧。
优选地,所述侧壁板的内侧设置有隔弧壁。
优选地,所述隔弧壁外侧还设置有套设部,所述侧壁板与所述套设部套设。
本发明的一种断路器,其包括第一接线端子与静触头连接,与所述静触头可断开或接触的动触头,所述动触头与双金属元件一端连接,所述双金属元件另一端与第二接线端子连接,所述静触头与所述动触头产生电弧的部位设置有上述的磁吹引弧结构,与所述导磁板相对且靠近所述静触头一侧设置有灭弧栅片,所述灭弧栅片设置在所述引弧板上。
本发明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人民电器有限公司,未经浙江人民电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28133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车库门合页
- 下一篇:桩腿中焊接结构的主舷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