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大规模MIMO系统中的稀疏低秩信道联合估计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0279799.1 | 申请日: | 2016-04-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5791186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2-05 |
发明(设计)人: | 李国兵;覃士超;吕刚明;张国梅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H04L25/02 | 分类号: | H04L25/02;H04B7/0413 |
代理公司: | 西安通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61200 | 代理人: | 陆万寿 |
地址: | 710049 陕***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大规模 mimo 系统 中的 稀疏 信道 联合 估计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大规模MIMO系统中的稀疏低秩信道联合估计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上行链路下的TDD大规模MIMO系统中的基站端配备N根均匀线阵摆放的天线数,接收端为M个单天线用户,用户向基站发射导频信号X,基站接观测到导频信号Y,H为用户到基站端的信道矩阵,用户m到基站的信道矢量为hm,得波束域信号接收模型;2)构建大规模MIMO系统波束域的上行信道估计问题,再引入惩罚因子μ,得无约束问题,并将无约束问题进行松弛化,然后求解松弛化后的无约束问题,得最优秩对应的用户到基站的信道矩阵,完成大规模MIMO系统中的稀疏低秩信道联合估计。本发明能够完成大规模MIMO系统中的稀疏低秩信道联合估计,并且具有高精度、低复杂度的特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无线通信系统的天线选择领域,涉及一种大规模MIMO系统中的稀疏低秩信道联合估计方法。
背景技术
大规模MIMO是未来5G无线通信系统的核心技术之一。为了获得大规模天线阵列所带来的性能增益,获取精确的信道状态信息(CSI)是非常重要的。这使得信道估计成为了大规模MIMO技术研究中的重要方向之一。
相对传统MIMO系统来说,完成大规模MIMO系统的信道估计更加具有挑战性。一方面,基站端配置的天线数上升到了几十根甚至上百根,这使得待估计参数的维度大幅度上升,给估计带来了巨大挑战。例如,导频开销等;另一方面,基站天线数的增多使得某些系统,例如:FDD系统中的反馈开销剧增。
具体地,大规模MIMO信道具有以下一些新的特性。
首先,假设基站端的均匀线阵以半波长摆放。由于不同用户信道的导向矢量相同,这使得用户间的信道是相关的。其次,由于用户与基站间可辨识的路径数远小于基站天线数,这使得信道是低秩的;其次,研究指出,在大规模MIMO系统中,在波束域观测下的信号具有近似的稀疏特性。即波束信道系数中仅有一小部分较大的值,而其它系数都近似等于零。所以,大规模MIMO系统的信道系数在波束域具有低秩和近似稀疏的双重特性。
现有的大规模MIMO系统信道估计方案一般可以分为两类,低秩估计和稀疏估计。这些方案仅仅考虑了某一方面,并不能反映信道的真实特性。因此,我们希望综合考虑二者的特性,采用稀疏低秩联合估计获得更真实的信道。
综上所述,针对大规模系统中的低秩稀疏信道估计问题,设计一种秩估计精度高且具有合理复杂度的方案是很有必要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了一种大规模MIMO系统中的稀疏低秩信道联合估计方法,该方法能够完成大规模MIMO系统中的稀疏低秩信道联合估计,并且具有高精度、低复杂度的特点。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述的大规模MIMO系统中的稀疏低秩信道联合估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上行链路下的TDD大规模MIMO系统中的基站端配备N根均匀线阵摆放的天线数,接收端为M个单天线用户,用户向基站发射导频信号X,基站接观测到导频信号Y,H为用户到基站端的信道矩阵,用户m到基站的信道矢量为hm,得波束域信号接收模型;
2)构建大规模MIMO系统波束域的上行信道估计问题,再给大规模MIMO系统波束域的上行信道估计问题中引入惩罚因子μ,得无约束问题,并将无约束问题进行松弛化,然后采用基于IALM及半阈值算子的迭代算法求解松弛化后的无约束问题,得最优秩对应的用户到基站的信道矩阵,完成大规模MIMO系统中的稀疏低秩信道联合估计。
每个用户向基站端发射长度为T的导频信号基站端观测到的导频信号Y为:
Y=XH+N (1)
其中,为用户到基站端的信道矩阵,X为训练信号,Y为基站端接收的信号,Ν为用户m的加性高斯白噪声,m∈{1,...,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交通大学,未经西安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27979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