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潜在EZH2小分子抑制剂及其合成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0269745.7 | 申请日: | 2016-04-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5777718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19 |
发明(设计)人: | 姚志艺;张晓攀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应用技术学院 |
主分类号: | C07D403/12 | 分类号: | C07D403/12;A61K31/513;A61P35/00 |
代理公司: | 上海精晟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53 | 代理人: | 杨军 |
地址: | 200235 上海***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潜在 ezh2 分子 抑制剂 及其 合成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潜在EZH2小分子抑制剂及其合成方法。其合成方法的具体步骤如下:①将5‑巯基‑1‑苯基四氮唑和4‑氯乙酰乙酸乙酯在强碱作用下反应得到第一中间体;②将第一中间体在强碱作用下和盐酸胍反应得到第二中间体;③将第二中间体和异氰酸酯类或者异硫氰酸酯类化合物反应,生成目标化合物。本发明分离过程简单,不需要柱层析分离,步骤简单,方便进行工业化生产。本发明合成的目标化合物有很好的EZH2抑制活性,为恶性肿瘤药物的研发提供了一类新的小分子结构,这类小分子结构具有多样性,进一步的研究有助于开它的药用价值。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医药化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EZH2小分子抑制剂及其合成方法。
背景技术
在过去的几年,表观遗传修饰,如DNA的甲基化、组蛋白的甲基化和乙酰化已经显示出对肿瘤的治疗有着良好的前景。研究发现,在血液性疾病和实体瘤中,如霍奇金病、非霍奇金瘤、前列腺癌、乳腺癌、咽喉癌,都发现了EZH2的过表达,这表明EZH2的过表达与肿瘤的产生及恶化都有着紧密的联系。因此,很多研究人员将其列为一个治疗癌症的重要靶点,开发相应的抑制剂。这几年里,已经有几个有效的药物被用作临床抗肿瘤新药,如5-氮杂胞苷,5-氮-2-脱氧胞苷,和GSK126。进一步的研究发现,组蛋白的甲基化是一个高度可逆的过程,它与多个肿瘤的发生和发展都有着紧密联系。GSK126是第一个进入临床的组蛋白甲基化抑制剂,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所以,对于EZH2的深入研究就变得十分的必要,只有更全面的了解EZH2的结构和生物功能,才能开发出更多高效、高选择性的抑制剂,为恶性肿瘤的治疗带来新的希望。
在对PRC2的研究更加的深入后,几种潜在的EZH2抑制剂正逐渐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这些抑制剂中,DZNep可以通过和H3K27me3相互作用来抑制EZH2的表达,这样通过间接的作用就可以达到使肿瘤细胞被抑制的目的。DZNep干扰S-腺苷-L-同型半胱氨酸水解酶的新陈代谢,这样就降低了细胞的生存时间和能力,进而间接的抑制甲基化反应。DZNep诱导细胞凋亡能力与抑制PRC2的途径有着紧密的关系,虽然确切的机制尚未能够研究清楚。此外,已有文献报道,DZNep和组蛋白去乙酰酶抑制剂是互相作用的。同时,它还与激活沉默基因的DNA甲基转移酶抑制剂相互协作。作为一个抗病毒化合物,DZNep在人体内的毒性很小。同时,它在癌细胞的表观遗传途径中也有着很重要的作用,所以它可能是一种有前景的抗癌候选药物。
在过去几年里的测试,发现这些小分子有很好的选择性,并且对特定细胞的抑制活性也很高。不像其他类的一些小分子,同时对很多的细胞都有抑制的效果,没有很好的选择性,达不到杀死特定恶性肿瘤细胞的目的。近期,通过研究发现,淋巴瘤中的EZH2都是高度表达的,所以要抑制住EZH2的过表达,这样可以使淋巴瘤不会继续的增殖和恶化。研究人员在前列腺癌和骨髓癌中也观察到EZH2发生了突变和失活。为此,研究人员开发了一些抑制剂,它可以与酶蛋白相互作用,占用SAM的结合位点,再来和SAM竞争,这样EZH2的高表达就可以得到有效的抑制,通过这个理念,从而开发出有效的高选择性竞争性抑制剂。
通过PRC2复合物的高通量生物筛选实验,来确定EZH2甲基转移酶的活性。几个有潜力的抑制小分子已经被筛选出来。虽然活性位点的结构还没有确定,但保守域SET结构显示了两个基本的结合口袋:一个是用于SAM的甲基供体,另一个是用于Lys27的基质。在人体中已经发现了50多个SET结构域蛋白,所以抑制剂对EZH2中的SET结构域的选择变得很重要。
在2012年年底,几个SAM的竞争型抑制剂已经被发现,化合物EPZOO5687对EZH2的选择性与另外的15个PMTs相比,超过500倍。EPZ005687还可以抑制EZH2上的Y641和A677突变引起的H3K27甲基化,发现该化合物可以有选择性的杀死由EZH2突变引起的淋巴瘤细胞。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应用技术学院,未经上海应用技术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26974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