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双铰接可翻转式隧道衬砌台车钢端模及隧道衬砌台车在审
申请号: | 201610266932.X | 申请日: | 2016-04-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5781583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7-20 |
发明(设计)人: | 刘长卿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中铁航空港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D11/10 | 分类号: | E21D11/10 |
代理公司: | 北京超凡志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71 | 代理人: | 毕强 |
地址: | 100000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铰接 翻转 隧道 衬砌 台车 钢端模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隧道拱墙衬砌端头模板施工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双 铰接可翻转式隧道衬砌台车钢端模及隧道衬砌台车。
背景技术
现代科技的发展使现代化建设的步伐进一步加快,城市轨道交通等基 础建设项目属于现代化建设的一种,科技进步推进其项目不断增多,针对 于其中的隧道建设,掘进机作为隧道建设施工过程的核心设备,其在我国 的应用呈直线上升趋势;同时,与掘进机配套的现浇混凝土边顶拱同步衬 砌施工技术的地域应用范围也不断扩大,现有的隧道二次衬砌施工过程中, 大型液压钢模板台车是主要的施工工具,其上装设有端头模板。
现有技术中,端头模板采用小片木板拼装而成,端头模板拼装效果的 好坏直接影响衬砌的施工质量,而衬砌的施工质量关系到工程最终验收质 量,且衬砌的施工进度关系到整个隧道工程的建设周期。具体地,实施衬 砌施工工序中,操作者操作液压衬砌台车,将该台车后端压在上一板已浇 筑完成的混凝土衬砌上,利用已浇筑完成的混凝土做封头端模板,衬砌台 车前端为敞开式,待台车就位后,利用人工在台车前端敞口上拼装小片木 板条,使台车前端保持封闭,以形成衬砌模板前端模;检查无误后,通过 衬砌台车上的投料口向模板内浇注混凝土,待现浇混凝土的凝固程度达到 设定强度后,人工拆除木板端模,收台车模板,使台车模板与混凝土衬砌 分离,再次前移衬砌台车,进行下一板衬砌施工。
然而,上述现有技术存在以下技术缺陷:衬砌施工过程中,采用人工 逐块拼装的小片木板条作为前端头模板;其一,由于人工拼装的匹配精度 低,该前端头模板在使用过程中易出现严密性差、稳固性差的技术问题, 使施工过程出现严重漏浆状况,最终导致衬砌混凝土端面出现蜂窝麻面、 孔洞、漏筋、烂根等质量缺陷,针对该类质量问题,后期需对其进行处理, 后期处理将大幅增加施工时间成本及人工成本,整个衬砌施工进度将受到 严重影响,同时,台车的施工操作进度将对处于其前方的掘进机的进度造 成严重干扰,整个工程的完整工期得不到保障;严重情况下,该前端模在 使用过程中会出现跑模,造成施工衬砌的尺寸偏差超过衬砌设计规范所规 定的偏差范围,因此,对已浇筑完成的不符合规范的衬砌,施工人员需对 其进行报废处理,进一步导致施工时间、原料成本及人工成本的巨大浪费; 其二,采用人工方式现场对小片木板条进行逐块拼装,拼装程序繁琐,拼 装效率低,耗费大量工时,致使施工进度进一步降低。
综上,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台车端模,其使用性能差导致隧道施工进程 严重延缓及施工成本大幅增加。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铰接可翻转式隧道衬砌台车钢端模,以 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台车端模的使用性能差而导致隧道施工进程严重延 缓及施工成本大幅增加的技术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实施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双铰接可翻转式隧道衬砌台车钢端模,包括:
端模本体,为具有内弧面和外弧面的扇形结构;
受力机构,包括沿所述端模本体的弧度方向延伸的次受力槽钢、沿所 述端模本体的宽度方向延伸的受力槽钢,所述次受力槽钢与所述受力槽钢 连接,所述次受力槽钢夹设在所述端模本体与所述受力槽钢之间,所述受 力槽钢上靠近所述内弧面的端头连接有第一连接板、靠近所述外弧面的端 头装设有可伸缩固定杆;
伸缩机构,包括与所述次受力槽钢处于同一平面内且沿所述端模本体 的长度方向延伸的次受力角钢,所述次受力槽钢与所述次受力角钢连接, 所述次受力角钢与所述端模本体通过调整组件可动连接,使用时,通过所 述调整组件调整所述端模本体在其宽度方向上的位移值。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伸缩机构包括导向机构、驱动 机构。
进一步地,所述导向机构包括第一侧连接板、第一角钢、第一组件, 所述第一侧连接板连接在所述端模本体的侧面上,所述第一角钢上开设有 沿其长度方向延伸、具有设定长度的两个导向孔,两个所述导向孔在所述 第一角钢的宽度方向上对称分布;所述第一组件包括连接销,所述连接销 依次穿过所述导向孔、所述第一侧连接板、所述导向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中铁航空港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中铁航空港建设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266932.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深部大型硐室底板组合桩基群加固治理技术
- 下一篇:隧洞裂缝修补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