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储射转换结构及具有该结构的注塑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610264555.6 | 申请日: | 2016-04-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5773912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21 |
发明(设计)人: | 施海明;陈炽辉;沈明聪;张洪;邹骞;吕秀兰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双马机械工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45/17 | 分类号: | B29C45/17;B29C45/02;B29C45/03 |
代理公司: | 北京隆源天恒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73 | 代理人: | 闫冬 |
地址: | 315000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转换 结构 具有 注塑 设备 | ||
本发明公开一种储射转换结构,包括一储射闸阀,用于改变所述注塑熔体流向;所述储射闸阀包括:一储射闸阀阀座,其上设置有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所述第一通道和所述第二通道均用以流通所述注塑熔体,所述第一通道贯穿所述储射闸阀阀座;一储射闸阀阀芯,其位于所述储射闸阀阀座内部,用以改变所述注塑熔体的流通状态。所述配混结构能够将所述待加工材料由颗粒状态转变为可流动的熔融状态,且通过所述开口筒体和所述闭口筒体自有组合的形式可根据工艺的具体需要,调整所述通孔在所述螺杆筒体上的布置位置,进而通过对所述通孔位置的改变,控制所述待加工材料的加热时间,满足工业生产的多样化需求,避免企业重复购置配件造成成本增加。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注塑机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储射转换结构及具有该结构的注塑设备。
背景技术
碳纤维是一种碳含量在90%(质量分数)以上的新型无机纤维材料,具有高比强度、高比模量、耐高温、耐腐蚀、耐疲劳、抗辐射、导电、传热、和相对密度小等一系列优异性能,属于典型的高性能纤维。碳纤维既有碳材料的固有特性,又兼备纺织纤维的柔软可加工性,利用碳纤维制作的构件质量轻、比刚度高,应用范围广泛。但是,目前已经成熟的碳纤维应用形式主要有四种,一种为手糊压层法,将浸过胶后的碳纤维片剪形叠层,或是一边铺层一边刷上树脂,再热压成型,该种方法制成的碳纤维产品强度高,但生产效率低下;一种为缠绕成型法,将碳纤维单丝缠绕在碳纤维轴上,此种方法只适用于制作圆柱体和空心器皿,且生产效率低下;一种为模压法,这种方法是将已预浸树脂的碳纤维材料放入金属模具中,加压后使多余的胶液溢出来,然后高温固化成型,该种方法制成的碳纤维产品强度高,但同样生产效率低下,且无法制作结构件;一种为长纤粒料注塑法,将碳纤维预加工,制成粒料,再经由注塑机注塑成型,此种方法虽然解决了生产效率问题,但在粒料中纤维长度较长的碳纤维,经过注塑机螺杆和热流道的剪切和加热作用下,制成品中纤维长度在5mm以上的仅为30%,致使制成品强度大大降低。
由于碳纤维材料本身的强度在高温下易受损害,且碳纤维的长度以及其在制成品中的交错复杂程度,将影响其制成品的强度,由此可见,目前对于碳纤维的应用,在即保证碳纤维材料强度又实现大批量工业化生产的生产工艺是空缺的,对于实现碳纤维的连续化生产和成型加工的设备同样处于市场空白的状态,因此,研制一种即能够减少碳纤维受高温损害的时间又能够增大碳纤维在制成品中的长度,且能满足工业化大批量生产的效率需求的设备是尤为必要的。
现有技术中,注塑机的结构多数采用螺杆搅拌装置与注塑装置相结合的注塑设备,采用这种设备生产注塑件时,螺杆搅拌装置将注塑材料融化后既需要立即注射,在模具保压时,螺杆搅拌装置需要停止工作,否则处于液状的注塑材料将溢出注塑机,这种注塑机在生产中十分不方便,且效率极低,而且反复启停设备容易对设备造成损害。而在现有技术中,采用了储射转换结构的注塑机,在对液态注塑材料进行临时存储时,容易使小部分的注塑材料残留在储射转换结构的上部,久而久之,旧料得不到流出,这部分注塑材料在长时间的加热状态下,性能降低,一经成型后将大大影响产品的强度。
鉴于上述缺陷,本发明创作者经过长时间的研究和实践终于获得了本发明。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缺陷,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在于,提供一种储射转换结构,包括储射转换结构本体,用以实现对接收注塑熔体进行储射转换功能,所述储射转换结构还包括:一储射闸阀,用于改变所述注塑熔体流向;
所述储射闸阀包括:一储射闸阀阀座,其上设置有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所述第一通道和所述第二通道均用以流通所述注塑熔体;
一储射闸阀阀芯,其位于所述储射闸阀阀座内部,用以改变所述注塑熔体的流通状态;
所述储射闸阀阀芯包括:双通孔和三通孔,所述双通孔能够随着所述储射闸阀阀芯的移动实现导通状态与非导通状态的切换,在导通状态时,所述双通孔用以将所述注塑熔体引入并流出所述储射闸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双马机械工业有限公司,未经宁波双马机械工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26455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