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利用超声波技术辅助生物酶提高竹粉酶解效率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610251241.2 | 申请日: | 2016-04-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5779529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7-20 |
发明(设计)人: | 傅佳佳;杜晓莹;王承;李宇;王鸿博;高卫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C12P19/14 | 分类号: | C12P19/14 |
代理公司: | 上海伯瑞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27 | 代理人: | 吴泽群 |
地址: | 214122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利用 超声波 技术 辅助 生物酶 提高 竹粉酶解 效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物酶对竹粉的水解,具体是利用超声波技术辅助生 物酶提高竹粉酶解效率的方法;属于生物酶酶解木质纤维素领域。
背景技术
近些年来,竹类资源因生长速度快,成材周期短,易于种植,再 生能力强,健康环保等众多优良特性,逐渐成为新型天然纤维开发和 利用的主要资源。竹纤维本身具有天然抗菌、防紫外等功能,颇受人 们青睐。目前竹纤维的制备方法主要可分为物理法、化学法和生物法。 物理法工艺简单、操作便捷,但制取的纤维胶质(非纤维素部分)含量 高,纤维粗硬,且线密度离散性大;化学法能够制取线密度相对较小 的竹原纤维,但成本较高,且对环境污染严重;生物法对环境污染小, 且具有专一性强、催化效率高和反应条件温和等显著特点,是竹纤维 制备的新方向。
与此同时生物酶法处理竹材同样也面临一些问题。其一是竹材内 部的结晶结构阻碍了酶分子对竹材的可及度,可及度决定酶解效率; 其二是生物酶成本高,效率低。由于以上两点,单独使用生物酶处理 竹材的方式很难实现工业化。因此,在生物酶酶解竹材之前可利用超 声波技术作为预处理方式处理竹材,以改变竹材的表面形态和内部结 构,提高竹粉对酶液的吸附性能,增加酶解效率,降低成本,使生物 酶水解竹材实现工业化生产。
超声波作为一种清洁、高效的新型能量形式,目前的应用领域涉 及工业、化工、医学、石油等众多方面。随着超声波技术的日益发展 与成熟,在新材料合成、化学反应、传递过程的强化以及废水处理等 领域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超声波在液体介质中传播时会产生机械效 应、热效应和空化效应。超声波作用木质纤维素物质时主要应用的是 超声波的空化效应:超声波在液体介质中传播时,组织间的微气泡在 超声波的正、负压相内经历急剧压缩和迅速增大的过程,在这压缩与 增大的过程中气泡就会崩溃,产生瞬间高温、高压并发出强大的冲击 波通过物理作用破坏细胞和组织结构。
目前国内外研究者对超声波辅助生物酶水解技术用于麻类纤维、 玉米秸秆、木浆、甘蔗渣等木质纤维素物质的水解已有初步探索,也 有研究者使用多种生物酶共同水解木质纤维素生物质,并在制备生态 乙醇和促进水解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本发明中将超声波技术作为 预处理方式与纤维素酶和木聚糖酶联合使用,以获得更优的生物酶水 解效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提供一种利用超声波技术辅助生物酶提高 竹粉酶解效率的方法。以提高生物酶水解竹粉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利用超声波技术辅助生物酶提高竹粉酶解效率的方法,其步骤 为:
(1)一年生毛竹研磨成粉烘干,100目过筛;甲苯和乙醇以体 积比为1:2混合对竹粉进行有机抽提,抽提后的竹粉经去离子水清 洗、自然风干后定为原竹粉,作为对照样;
(2)称取0.5g原竹粉,按一定的固液比加入相应的去离子水, 放入超声波微波联合萃取仪(南京先欧仪器制造有限公司)中进行超 声波处理。超声波处理过程中使用恒温水浴槽5℃;将处理后的竹粉 用去离子水清洗、自然风干;
(3)分别称取0.05g原竹粉、超声波处理竹粉,置于容器中, 加入15U纤维素酶和120U木聚糖酶,用pH为7.0的磷酸盐缓冲液定 容至15mL,放入50℃的恒温震荡水浴锅中反应,每个试验样需做三 组平行试验;
(4)分别于0h,2h,4h,6h,8h,10h,12h,24h取0.3mL反 应液于离心管中,并经10000r/min的离心机离心5min,置于-4℃冰 箱中备用;
(5)用移液器取0.2mL离心后的上清液于试管中,加入0.15mL DNS,沸水浴中煮5min,加入2.15mL去离子水,用紫外分光光度计 测520nm波长下的吸光度值,根据葡萄糖标准曲线换算为葡萄糖量;
(6)对比原竹粉及超声波处理竹粉经纤维素酶与木聚糖酶共同 水解后生成的还原糖量,并计算酶解效率提高率。
步骤(2)所述的超声波处理功率为1~999W,频率为25KHz,时 间为1~50min。
步骤(3)中所述的固液比为1:10~1:50(g/mL)。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南大学,未经江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25124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