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油路压力控制装置及其控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0246980.2 | 申请日: | 2016-04-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5736366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23 |
发明(设计)人: | 不公告发明人 | 申请(专利权)人: | 周丹丹 |
主分类号: | F04C14/00 | 分类号: | F04C14/00 |
代理公司: | 上海翰信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31270 | 代理人: | 张维东 |
地址: | 201209 上海市浦***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油路 压力 控制 装置 及其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泵控制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油路压力控制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中国专利(CN100520069C)公开了一种具有双控制室的变量叶片泵,该泵具有可移动以改变泵容量的泵控制环,以及位于泵控制环与泵壳体之间的复位弹簧、第一控制室和第二控制室,该复位弹簧抵抗第一控制室与第二控制室的力而作用以建立平衡压力,且其中能够施加或撤除向第二控制室的加压流体的供应以改变泵的平衡压力。
然而上述技术还是存在以下缺陷:1、油压波动大,极易产生噪音;2、不同温度下产生的压力变化较大,会造成能量浪费,从而产生污染;3、设计空间不灵活。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油路压力控制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油路压力控制装置,包括发动机、电磁阀、可变排量泵、油泵。
所述油泵包括油泵壳体、底部活塞、第一弹簧、顶部活塞,在油泵壳体上设置有三个油孔,分别为第一油孔、第二油孔、第三油孔。
所述底部活塞、第一弹簧、顶部活塞位于油泵壳体内,所述第一弹簧安装在底部活塞和顶部活塞中间,所述底部活塞、顶部活塞和油泵壳体之间形成弹簧腔。
所述可变排量泵包括外壳、泵控制环、叶片环、叶片泵转子、第二弹簧、第四油孔,所述外壳和泵控制环之间形成一控制腔。
所述泵控制环、叶片环、叶片泵转子、第二弹簧设置在外壳内,所述第四油孔设置在外壳上,所述叶片泵转子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泵控制环内,所述叶片环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叶片泵转子内。
上述的一种油路压力控制装置,其中,所述发动机与电磁阀之间设置有第一油道,所述第二油孔延伸至发动机形成第二油道,所述第一油孔延伸至电磁阀形成第三油道,所述第三油孔延伸至第四油孔形成第四油道。
上述的一种油路压力控制装置,其中,所述底部活塞和顶部活塞的最大截面积相同。
上述的一种油路压力控制装置,其中,低压状态时,油路压力的控制方法至少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A,电磁阀通电,此时电磁阀处于左位。
步骤B,来自发动机的反馈油分为两路,一路反馈油通过第二油道进入第二油孔中,到达底部活塞下方;第二路反馈油通过第一油道经过电磁阀进入第三油道,然后通过第一油孔进入弹簧腔中。
在弹簧作用下,底部活塞处于最下端,第三油孔打开。
最后,第二路反馈油通过第三油孔进入第四油道,并进入可变排量泵的控制腔中。
上述的一种油路压力控制装置,其中,高压状态时,油路压力的控制方法至少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A,电磁阀断电,此时电磁阀处于右位。
步骤B,来自发动机的反馈油分为两路,第一路反馈油通过第二油道进入第二油孔中,并到达底部活塞的下方;第二路反馈油通过第一油道前往电磁阀,并被电磁阀截止。
步骤C,在底部活塞下方的第一路反馈油产生向上的力,当向上的力克服第一弹簧时,第三油孔打开,第一路反馈油通过第三油孔进入第四油道中,并从第四油孔进入控制腔中。
步骤D,设计第二弹簧产生的弹力小于第一路反馈油产生的压力,使可变排量泵的流量迅速减小,压力降低,从而使反馈油压力降低;此时,在第一弹簧的作用下,迅速关闭第三油孔或第一路反馈油经第四油道进入第三油孔中,通过弹簧腔和第三油道达到电磁阀排出。
步骤E,第一路反馈油排出后,油泵排量增加,流量增大,导致第一路反馈油产生的力又大于第一弹簧产生的弹力;重复步骤B~D的过程实现动态稳定。
本发明提供的另一种油路压力控制装置,包括发动机、电磁阀、可变排量泵、油泵。
所述油泵包括油泵壳体、底部活塞、第一弹簧、顶部活塞,在油泵壳体上设置有三个油孔,分别为第一油孔、第二油孔、第三油孔、油泵出口。
所述底部活塞、第一弹簧、顶部活塞位于油泵壳体内,所述底部活塞安装在顶部活塞下方,所述第一弹簧安装在底部活塞下方,所述底部活塞和油泵壳体之间形成弹簧腔。
所述可变排量泵包括外壳、泵控制环、叶片环、叶片泵转子、第二弹簧、第四油孔,所述外壳和泵控制环之间形成一控制腔。
所述泵控制环、叶片环、叶片泵转子、第二弹簧设置在外壳内,所述第四油孔设置在外壳上,所述叶片泵转子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泵控制环内,所述叶片环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叶片泵转子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周丹丹,未经周丹丹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24698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两面非球面型光焦度递增透镜的制造方法
- 下一篇:一种高效节能抽油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