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语音会议创建方法、会议服务器及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610238928.2 | 申请日: | 2016-04-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7306315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29 |
发明(设计)人: | 周园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M3/56 | 分类号: | H04M3/56;H04L12/18;H04L29/06 |
代理公司: | 北京亿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09 | 代理人: | 陈霁 |
地址: | 518129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语音 会议 创建 方法 服务器 系统 | ||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语音会议创建方法、会议服务器及系统,该方法应用于具有多个中央处理器CPU的会议服务器,该方法包括:会议服务器接收终端发送的会议创建请求,会议创建请求中携带所述会议的容量信息;根据会议创建请求中携带的会议的容量信息,确定会议服务器包括的多个CPU的总容量大于或者等于会议的容量;从多个CPU中选取总容量满足会议的容量的至少两个CPU;在至少两个CPU之间建立通信连接,创建由至少两个CPU进行语音信息处理的会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方案可以实现跨CPU的会议,扩大了会议服务器可创建的单个会议的容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语音会议创建方法、会议服务器及系统。
背景技术
在企业的日常运营中,不同地区的用户会通过会议服务器就某个专题进行语音会议交流。传统会议服务器利用通信设备配套的数字信号处理(Digital SignalProcessing,简称DSP)芯片处理语音信息。随着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简称CPU)的处理性能提升,现有会议服务器实现了在单个CPU上对语音编解码及混音的功能。
但是由于单个CPU的容量有限,基于单个CPU的会议服务器的单个会议可参与的用户较少,最多在100方左右。现有会议服务器无法满足某些特定的场景,比如200—300人的远程培训、讲座等。虽然现有多个CPU的总容量满足大容量会议的需求,但是现有技术却无法利用多个CPU召开同一个大容量的会议。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语音会议的创建方法、会议服务器及系统,可以实现跨CPU的会议,扩大了会议服务器可创建的单个会议的容量。
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语音会议的创建方法,该方法应用于具有多个中央处理器CPU的会议服务器,包括:
会议服务器接收终端发送的会议创建请求,会议创建请求中携带会议的容量信息;根据会议创建请求中携带的会议的容量信息,确定会议服务器包括的多个CPU的总容量大于或者等于会议的容量;从多个CPU中选取总容量满足会议的容量的至少两个CPU;在至少两个CPU之间建立通信连接,创建由至少两个CPU进行语音信息处理的会议。因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方案能够实现跨CPU的会议,扩大了会议服务器可创建的单个会议的容量。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将至少两个CPU分为主CPU和M-1个辅CPU,其中M为大于或者等于2的正整数;在主CPU和所述M-1个辅CPU中的每一个辅CPU之间建立通信连接,其中,M-1个辅CPU之间通过主CPU交换语音信息;将接入会议的终端的语音信息分配到M个CPU进行语音信息处理,创建会议。
具体地,通过设置主CPU和辅CPU,以及将主CPU和M-1个辅CPU中的每一个辅CPU建立通信连接的方式,实现了终端的语音信息之间跨CPU互通,实现了单个会议跨CPU。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为所述主CPU配置M-1个会议资源点,分别为所述M-1个辅CPU中的每一个辅CPU配置一个会议资源点;将所述主CPU的M-1个会议资源点分别与所述M-1个辅CPU中的每一个辅CPU的会议资源点配对;所述主CPU分别与所述M-1个辅CPU中的每一个辅CPU通过配对的会议资源点交换语音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分别为所述M-1个辅CPU中的每一个辅CPU配置第一共享内存和第二共享内存;所述主CPU将所述至少两个CPU中除第i个辅CPU的语音信息存放在所述第i个辅CPU的第一共享内存中;所述主CPU从所述第i个辅CPU的第二共享内存中获取第i个辅CPU的语音信息,其中,i为大于或者等于1且小于或者等于M-1的正整数。
更具体地,通过为主CPU和辅CPU建立通信通道直接交换语音信息的方式;或者通过为主CPU和辅CPU配置共享内存通过间接存取的方式交换语音信息等方式,实现了主CPU和辅CPU之间的互通。在实际应用中,可根据实际软硬件性能,选择其中一种或者两种方式的结合,实现跨CPU会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23892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