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玻璃基体结构太阳能电池组件在审
申请号: | 201610235260.6 | 申请日: | 2016-04-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5789356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7-20 |
发明(设计)人: | 董友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董友强 |
主分类号: | H01L31/04 | 分类号: | H01L31/04;H01L31/0236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精英专利事务所 44242 | 代理人: | 冯筠 |
地址: | 528100 广东省佛山***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玻璃 基体 结构 太阳能电池 组件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太阳能电池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玻璃基体结构 太阳能电池组件。
背景技术
玻璃基体结构太阳能电池组件盖板玻璃又称为太阳能玻璃盖板, 由于玻璃基体结构太阳能电池组件盖板玻璃具有太阳能光电转换率 高、板压破损率低、强度高、平整度好的特点,能够充分透射太阳光 供太阳能电池片吸收,并以自身的强度保护其下的太阳能电池片不被 外界风霜雨雪等恶劣天气或者太空运行条件的损坏,因此,广泛应用 于各种类型、各种规格的单晶硅片、多晶硅片以及非晶硅片的玻璃基 体结构太阳能电池组件。
目前,较为普遍采用的玻璃基体结构太阳能电池组件盖板玻璃, 其结构包括具有光滑平面的表面和具有压花层面的表面。在玻璃基体 结构太阳能电池组件封装时,将具有光滑平面的表面朝向太阳光的入 射一侧,将具有压花层面的表面朝向太阳能电池片的一侧,并通过 EVA层与太阳能电池片进行密封粘接。
一直以来,人们认为玻璃基体结构太阳能电池组件的封装,只能 是将具有光滑平面的表面朝向太阳光入射的一侧,将具有压花层面的 表面朝向太阳能电池片的一侧,主要是由于具有压花层面的表面能够 与EVA层粘接牢固,不易造成电池漏电。然而,入射光线通过该光滑 平面的表面入射时,透过光线小于92﹪,仍有约8﹪的反射光线的损 失。所以,如何更加有效地减少入射到玻璃基体结构太阳能电池组件 盖板玻璃的反射光线,成为了人们进一步提高玻璃基体结构太阳能电 池组件盖板玻璃透光率的研究重点。
为解决上述技术偏见问题,授权公告号为:CN100495734C的中 国发明专利于2009年6月3日公开了一种“玻璃基体结构太阳能电 池组件封装用玻璃板”,其技术方案为:“包括玻璃基片和涂覆在玻璃 基片上面的涂层,玻璃基片的一面设置有带有花纹的压花层,其中, 所述玻璃基片上面的涂层是运用纳米材料形成的,玻璃基片上面的涂 层涂覆在压花层表面”,进一步的“压花层上的花纹形状为蜂窝状, 蜂窝口呈变形的正六边形,上下相对的两边平行相等,其余四边相等, 蜂窝口中与上下相对的两边平行的对角线长度a值为0.8mm,上下相 对的两边之间的垂直距离b值为0.9mm,所述的涂层厚度为130nm~ 145nm,所述的压花层花纹中的蜂窝口变形的正六边形中上下相对的 两边长度c值为0.2mm,所述的压花层花纹中的蜂窝深度d值为 0.55mm~0.6mm。”
上述CN100495734C中国发明专利的技术方案虽然克服了传统 的技术偏见,采用与传统思维相反的技术方案,在玻璃基体结构太阳 能电池组件的封装时,将压花层的一面朝向太阳光入射一侧,将光滑 平面朝向太阳能电池片的一侧。但是,在实际使用中,这种光滑平面 与EVA层粘接不牢,易造成电池漏电的现象;而且,压花层采用蜂窝 状的花纹结构且蜂窝口为变形的正六边形,制造这种结构的模具较为 复杂,且各个蜂窝结构之间存在棱角,由于玻璃基体结构太阳能电池 组件多设置在环境恶劣的室外,这种棱角式的结构容易造成玻璃基体 结构太阳能电池组件盖板玻璃的表面易积灰尘,较难清洁。上述专利 通过采用在玻璃基片的压花层一面涂覆有可将玻璃改性和降低张力 的涂层来实现易清洁的问题,但是涂层的厚度仅为130nm~145nm, 蜂窝之间的棱角结构仍然存在,即使是增设涂层,还是使得玻璃基体 结构太阳能电池组件盖板玻璃的表面易积灰尘,同时还增加了制造盖 板玻璃的工艺步骤,无形中增加了玻璃基体结构太阳能电池组件的成 本,由此使得太阳能应用、推广、普及的难度增大。
因此,亟需提供一种既能减少太阳光入射时的反射损失,保证太 阳光透射时的有效汇聚,又不易积灰尘、易清洁,且制造工艺简单、 成本低廉的具有玻璃基体结构太阳能电池组件盖板玻璃的玻璃基体 结构太阳能电池组件。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避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既能 减少太阳光入射时的反射损失,保证太阳光透射时的有效汇聚,又不 易积灰尘、易清洁,且制造工艺简单、成本低廉的具有玻璃基体结构 太阳能电池组件盖板玻璃的玻璃基体结构太阳能电池组件。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董友强,未经董友强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23526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
H01L 半导体器件;其他类目中不包括的电固体器件
H01L31-00 对红外辐射、光、较短波长的电磁辐射,或微粒辐射敏感的,并且专门适用于把这样的辐射能转换为电能的,或者专门适用于通过这样的辐射进行电能控制的半导体器件;专门适用于制造或处理这些半导体器件或其部件的方法或
H01L31-02 .零部件
H01L31-0248 .以其半导体本体为特征的
H01L31-04 .用作转换器件的
H01L31-08 .其中的辐射控制通过该器件的电流的,例如光敏电阻器
H01L31-12 .与如在一个共用衬底内或其上形成的,一个或多个电光源,如场致发光光源在结构上相连的,并与其电光源在电气上或光学上相耦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