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富营养化水体深度净化的工艺系统及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0232237.1 | 申请日: | 2016-04-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5693037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10 |
发明(设计)人: | 张浏;匡武;郑西强;吴蕾;袁步先;柯凡;李文朝;葛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省环境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C02F9/14 | 分类号: | C02F9/14 |
代理公司: | 合肥天明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34115 | 代理人: | 金凯 |
地址: | 230071 ***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富营养化 水体 深度 净化 工艺 系统 方法 | ||
1.一种用于富营养化水体深度净化的工艺系统,其特征在于:由预处理单元(10)、藻类去除单元(20)、浮床净化单元(30)和混凝净化单元(40)四部分依次连接组成,所述藻类去除单元(20)、浮床净化单元(30)和混凝净化单元(40)分别包括前端设置的藻类密度在线监测仪(21)、氨氮浓度在线监测仪(31)和浊度在线监测仪(41);
所述预处理单元(10)包括集水井(11)和旋流沉砂池(12),集水井(11)的出水口与旋流沉砂池(12)的进水口相连通,旋流沉砂池(12)的出水口与藻类去除单元(20)的进水口相连通;
所述藻类去除单元(20)还包括设置在藻类密度在线监测仪(21)后端的筛式过滤器(22),筛式过滤器(22)的出水口与浮床净化单元(30)的进水口相连通;
所述浮床净化单元(30)还包括设置在氨氮浓度在线监测仪(31)后端的微曝气生态浮床(32),且微曝气生态浮床(32)的进气口与太阳能曝气机(33)的出气口相连通,氨氮浓度在线监测仪(31)的信号输出端与太阳能曝气机(33)的信号输入端相连,微曝气生态浮床(32)的出水口与混凝净化单元(40)的进水口相连通;
所述混凝净化单元(40)还包括设置在浊度在线检测仪(41)后端的澄清池(43),且澄清池(43)的进药口与自动加药机(42)的出药口相连通,浊度在线检测仪(41)的信号输出端与自动加药机(42)的信号输入端相连;
所述藻类去除单元(20)和浮床净化单元(30)之间设置用于使水体经藻类密度在线监测仪(21)检测后直接进入浮床净化单元(30)的一号超越管(51);所述浮床净化单元(30)和混凝净化单元(40)之间设置用于使水体经氨氮浓度在线监测仪(31)检测后直接进入混凝净化单元(40)的二号超越管(52);
所述筛式过滤器(22)、微曝气生态浮床(32)、澄清池(43)之前,以及一号超越管(51)和二号超越管(52)上分别设置电磁阀(53);
所述筛式过滤器(22)由进液模块、过滤模块和集液模块组成,过滤模块中的内部斜筛为厚度35~50mm的200目不锈钢筛绢,以80~150mm的中心距密集安装在可以调节倾斜度的支架上;进液模块包括每一个筛面顶部设置的用于喷洒原液的喷淋管,集液模块包括底部设置的用于收集筛上浓缩液的小集液槽;
所述微曝气生态浮床(32)由浮床植物、浮床载体框架、浮子和YDT型弹性立体填料组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富营养化水体深度净化的工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太阳能曝气机(33)的水平支管为DN50的UPVC管,竖向支管为DN20的纳米微孔曝气管,竖向支管底部距离池底20~50cm;
所述澄清池(43)包括混凝反应区域和斜管沉淀区域,混凝反应区域的出水口与斜管沉淀区域的进水口相连通。
3.一种利用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富营养化水体深度净化的工艺系统的工艺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待深度净化富营养化水体经集水井(11)进入预处理单元(10),经过旋流沉砂池(12)去除沉砂及颗粒物;
(2)经初步处理的水体进入藻类去除单元(20),通过藻类密度在线监测仪(21)监测藻类密度,当藻类密度≥106个/L时,开启筛式过滤器(22)前设置的电磁阀(53),使旋流沉砂池(12)出水全部进入筛式过滤器(22)处理;当藻类密度<106个/L时,关闭筛式过滤器(22)前设置的电磁阀(53),使旋流沉砂池(12)出水经一号超越管(51)直接进入浮床净化单元(30)处理;
(3)浮床净化单元(30)采用微曝气方式,当氨氮浓度在线监测仪(31)显示氨氮浓度≥5mg/L时,开启微曝气生态浮床(32)前设置的电磁阀(53)并设置太阳能曝气机(33)使气水比为1:2;当氨氮浓度≥2mg/L且<5mg/L时,设置太阳能曝气机(33)使气水比为1:4;当氨氮浓度<2mg/L时,关闭微曝气生态浮床(32)前设置的电磁阀(53),使筛式过滤器(22)出水经二号超越管(52)直接进入混凝净化单元(40)处理;
(4)混凝净化单元(40)采用硅藻土为混凝药剂,当浊度在线监测仪(41)显示浊度>600NTU时,开启澄清池(43)前设置的电磁阀(53)并设置自动加药机(42)的硅藻土投加量为100mg/L;当浊度>450NTU且≤600NTU时,自动加药机(42)的硅藻土投加量为50mg/L;当浊度>100NTU且≤450NTU时,自动加药机(42)的硅藻土投加量为75mg/L;当浊度≤100NTU时,自动加药机(42)的硅藻土投加量为30mg/L;
(5)水体经澄清池(43)内的混凝反应区域和斜管沉淀区域处理,水体达标后外排。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省环境科学研究院,未经安徽省环境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232237.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