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提高辣椒抗低温能力的抗寒剂有效
申请号: | 201610229772.1 | 申请日: | 2016-04-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5766936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26 |
发明(设计)人: | 顾大路;王伟中;吴传万;杜小凤;孙爱侠;杨文飞;文廷刚;朱云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徐淮地区淮阴农业科学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01N43/653 | 分类号: | A01N43/653;A01N43/16;A01N37/36;A01N31/02;A01P21/00;A01G13/00;C05G3/00 |
代理公司: | 淮安市科翔专利商标事务所 32110 | 代理人: | 韩晓斌 |
地址: | 223001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辣椒 抗寒剂 抗低温能力 聚乙二醇 粉剂 烯效唑 食品级壳聚糖 食品级葡萄糖 可湿性粉剂 葡萄糖酸钙 低温冷害 辣椒叶片 重量份数 壳聚糖 辣椒苗 溶剂 喷施 酸钙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提高辣椒抗低温能力的抗寒剂,该辣椒抗寒剂包括烯效唑、葡萄糖酸钙、聚乙二醇、壳聚糖,其重量份数为:质量浓度99.5%食品级葡萄糖酸钙粉剂10~20份、质量浓度15%烯效唑可湿性粉剂10~15份、质量浓度99%食品级壳聚糖粉剂20~40份、分子量为6000聚乙二醇10~20份;溶剂是水。本发明的抗寒剂喷施于辣椒叶片,增强辣椒苗体素质,提高辣椒抗低温能力,减少低温冷害对辣椒的危害,增加辣椒产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作物调节剂,具体涉及一种提高辣椒抗低温能力的抗寒剂。
背景技术
日光温室或大棚反季节栽培辣椒,效益高,在一些地方形成规模化种植,也涌现出一些地方品牌,如淮安红椒等,大大地推动了设施农业的壮大与发展。但是塑棚春提早、秋延晚栽培,露地春茬,都可能发生低温冷害和冻害,造成死苗、减产,商品性变劣等,严重影响了日光温室或大棚辣椒的种植效益。
冷害。辣椒生长期间,长期遭遇5℃以下0℃以上低温时,会出现叶绿素减少或在近叶柄处出现黄色花斑,植株生长缓慢的低温障碍,称为冷害。发生冷害植株的叶尖、叶缘出现水渍状斑块,叶组织变成褐色或深褐色,后呈现青枯状。在持续低温下,辣椒的抵抗力减弱,容易发生低温型的病害或产生花青素,导致落花、落叶和落果。
冻害。辣椒生长期间遭遇0℃以下的低温时,就会发生冻害。冻害发生一般有以下几种情况:一是苗床内个别植株受冻;二是生长点或子叶节以上3~4片真叶受冻,叶片萎缩或干枯;三是幼苗尚未出土,在地下全部被冻死;四是植株生育后期,果实在田间或挂秧保鲜,或者运输期间受冻,开始并不表现症状,当温度上升到0℃以上后,症状开始表现,初为水浸状,软化,果皮失水皱缩,果面出现凹陷斑,持续一段时间就会造成腐烂。
防止低温冷害和冻害的常规措施有:选用耐低温品种;育苗和生产采用性能比较好的设施,并加强保温,必要时进行补温。由于是反季节种植,低温现象十分常见,如果不提前采取预防措施,辣椒极易受到低温冷害、冻害的危害。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提高辣椒抗低温能力的抗寒剂,该抗寒剂在辣椒苗期及移栽活棵期喷施到辣椒叶片上,让辣椒苗充分吸收,激发辣椒体内酶的活性,提高辣椒抗逆性,增强辣椒对低温冷害、冻害的防御能力。
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是:该抗寒剂包括葡萄糖酸钙、烯效唑、聚乙二醇和壳聚糖,其重量份数为:质量浓度99.5%食品级葡萄糖酸钙粉剂10~20份、质量浓度5%烯效唑可湿性粉剂10~15份、质量浓度99%食品级壳聚糖粉剂20~40份、分子量为6000聚乙二醇粉末10~20份;溶剂为自来水。
上述提高辣椒抗低温能力的抗寒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依重量份数分别取以下组分:质量浓度99.5%食品级葡萄糖酸钙粉剂10~20份、质量浓度5%烯效唑可湿性粉剂10~15份、质量浓度99%食品级壳聚糖粉剂20~40份、分子量为6000聚乙二醇粉末10~20份;
(2)将葡萄糖酸钙粉剂用水溶解,溶解比例为1g质量浓度99.5%葡萄糖酸钙粉剂用50ml水溶解;
(3)向葡萄糖酸钙溶液中加入质量浓度99%食品级壳聚糖粉剂进行搅匀溶解;
(4)向步骤(3)的混合物中加入质量浓度5%烯效唑可湿性粉剂,并进行充分搅拌溶解;
(5)向步骤(4)的混合物中加入分子量为6000聚乙二醇粉末,并进行充分搅拌溶解;
(6)向步骤(5)的混合物中加入50ml的自来水定容,搅拌并充分混合,得辣椒抗低温调理剂。
上述提高辣椒抗低温能力的抗寒剂的使用方法是:在辣椒苗期或移栽活棵期,用抗寒剂与水混合,辣椒抗寒剂与水比例为1:300,搅匀后均匀喷施于辣椒叶片。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明显优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徐淮地区淮阴农业科学研究所,未经江苏徐淮地区淮阴农业科学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22977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含有萎锈灵和螺虫乙酯的种子处理组合物
- 下一篇:农药组合物及其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