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液质联用检测技术中减弱基质效应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0227777.0 | 申请日: | 2016-04-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5675772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3-23 |
发明(设计)人: | 杨国生;李红娥;陈子雷;李慧冬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30/06 | 分类号: | G01N30/06;G01N30/16 |
代理公司: | 济南圣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37221 | 代理人: | 赵妍 |
地址: | 250061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联用 检测 技术 减弱 基质 效应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液相色谱-串联质谱联用检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液相色谱-串联质谱联用检测技术中减弱基质效应的方法。
背景技术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联用检测技术中,与目标物共流出的干扰物在离子源离子化时影响了分析物,从而产生了基质效应。主要包括:1.由于离子化时,带电液滴的表面大小和额外电量的数量(10-5mol/L)都是有限的,所以干扰物会与目标物竞争这有限的表面和电量导致目标物离子化不完全;(2)干扰物的存在会改变分析物粘度、表面张力等物化性质而影响目标物的离子化;(3)基质中一些非挥发性物质会与目标化合物形成络合物或沉积物导致无法成功生成气态离子。基质效应按照影响效果可分为三类:ME<0,意味基质的存在抑制了分析物的响应值;ME=0,表明基质的存在对该分析物的响应值无影响;ME>0,意味着基质的存在增强了分析物的响应。
基质效应按绝对值大小可以分为三个等级:
∣ME∣≥50%,称为强基质效应;
20%≤∣ME∣<50%,称为中等强度基质效应;
0%≤∣ME∣<20%,称为弱基质效应。
近几年,基质效应的消除和弥补方法得到广泛的研究,其中应用最多的是基质加标和基质稀释法。但是,基质稀释过程需要使用大量的有机溶剂并且耗时,标准曲线的配制不仅需要大量的空白样品,而且由于基体物质的复杂性使得标准样品的保存时间较短。液质联用检测系统中,由于增加了离子化的过程,当进样体积较大的时候,引入了更多的基质干扰物导致离子化不完全而影响方法的灵敏度,这就直接导致化合物的进样体积与响应值的线性范围变窄。
发明内容
为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发明提出一种液质联用检测技术中减弱基质效应的方法,在减弱基质效应的同时,无需使用大量有机溶剂、不耗时。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液质联用检测技术中减弱基质效应的方法,以液相色谱-串联质谱联用检测方法检测果蔬中农药残留时,采用小体积进样:当样品为弱基质效应样品时,进样体积小于5μL;当样品为中等强度基质效应样品时,进样体积小于等于2μL;当样品为强基质效应样品时,先通过一定程度的基质稀释,再采用小体积进样。
在传统液相色谱-串联质谱联用的检测中,一般选用5μL或10μL进行进样,所以进样体积小于5μL的进样即为本发明所指的小体积进样。
本发明通过小体积进样,无需使用大量溶剂进行稀释,降低了检测成本,降低了检测时间,提高了检测效率,不仅可以减弱基质效应,还能优化峰形从而提高仪器的方法灵敏度。
优选的,当强基质效应样品为甘蓝时,将甘蓝样品稀释10倍后,进样体积小于2.5μL。
优选的,质谱的扫描模式为多反应监测扫描模式;离子模式为电喷雾正离子源ESI+。
优选的,质谱的参数如下:池加速电压为4V,驻留时间,20ms;干燥气温度,325℃;干燥气流速,8L/min;雾化器压力,35psi;鞘气温度,375℃;鞘气流速,11L/min;毛细管电压,4000V;光电倍增管电压,300V。
优选的,液相色谱柱为50mm×2.1mm,1.8μm粒径,流速为0.3mL/min,运行时间为8min,柱温为35℃。
优选的,液相色谱流动相A为纯水,流动相B为甲醇。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梯度洗脱程序为,起始时间,流动相A:B的体积比为90:10,维持0.2min;在0.2-5min内,体积比由90:10线性变化至10:90,并维持该体积至6min,6.1min时,体积比迅速变回起始体积比—90:10。
进一步优选的,样品的提取和净化的方法为,将样品放至离心管中加入提取剂,再在匀浆机上匀质后加入NaCl和无水MgSO4,然后震荡离心,取上层清液干燥后加入流动相A和B的混合液溶解,最后将溶液过尼龙膜后进样。无水MgSO4去除过量的水,NaCl使有机相和水相充分分离,并调节有机相离子浓度从而提高提取效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大学,未经山东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22777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