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酸雾模拟、检测和抑雾效果评价装置及使用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0224692.7 | 申请日: | 2016-04-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5842400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29 |
发明(设计)人: | 孙彦琳;何艳萍;王红;郭荣鑫;祝琳华;司甜 | 申请(专利权)人: | 昆明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33/00 | 分类号: | G01N33/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50093 云***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模拟 检测 效果 评价 装置 使用方法 | ||
1.一种酸雾模拟、检测和抑雾效果评价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箱体(1)、工件悬挂固定架(4)、酸度计(5)、酸雾吸收器(6)、气体导出管(7)、线性导轨Ⅰ(8)、线性导轨Ⅱ(9)、加热器(10)、温度控制器(11)、气体钢瓶(12)、往复运动头(15),箱体(1)包括密封的酸液池(3)和位于酸液池两侧的导出管箱体,酸液池(3)两侧壁上开有导气管运动槽(17),酸液池(3)顶端设置有可开启的密封盖(2),工件悬挂固定架(4)设置在酸液池(3)内上部,酸液池(3)上部安装有酸度计(5)和酸雾吸收器(6)且位于酸液面之上,线性导轨Ⅰ(8)和线性导轨Ⅱ(9)设置在酸液池两侧的导出管箱体的顶端面上并相互垂直,线性导轨Ⅰ(8)和线性导轨Ⅱ(9)上分别安装有往复运动头(15),线性导轨Ⅰ(8)和线性导轨Ⅱ(9)的一端分别安装有调速电机(16),气体导出管(7)一端与往复运动头(15)连接,另一端穿过酸液池(3)侧壁上的导气管运动槽(17)设置在酸液池中,气体导出管(7)上开有孔,加热器(10)设置在箱体(1)底部并与温度控制器(11)连接,气体钢瓶(12)通过气体流量调节阀(13)、气体流量计(14)与气体导出管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酸雾模拟、检测和抑雾效果评价装置,其特征在于:酸雾吸收器(6)包括密封端和吸收腔,密封端通过密封垫设置在吸收腔上方,吸收腔包括网状外壳和设置在网状外壳内的滤布层,滤布层内放置常规酸雾吸收剂。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酸雾模拟、检测和抑雾效果评价装置,其特征在于:气体导出管(7)上孔直径为0.1~1000µm,孔与孔间的间距为1~100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酸雾模拟、检测和抑雾效果评价装置,其特征在于:本装置还包括摄像头和计算机,摄像头设置在酸液池两侧壁上,摄像头与计算机连接。
5.权利要求1所述的酸雾模拟、检测和抑雾效果评价装置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按如下具体步骤进行:
(1)开启箱体密封盖,向酸液池中加入待测酸液,使酸液液面位于酸液池高度1/3~2/3处,按所需模拟的生产工艺条件,在工件悬挂固定架上放置好工件,固定并安装好酸度计和酸雾吸收器,盖好密封盖;选择0.1~1000µm孔径和1~100mm孔间距的气体导出管并与往复运动头连接固定,开启温度控制器使酸液的温度保持在需要模拟的测试温度20~100℃,当温度达到平衡后,开启气体钢瓶的阀门,调节气体流量调节阀使气体以1.0~1000mL/min的流速从气体导出管流出并产生气泡,维持气泡持续产生,分别开启调速电机并设定好运动速度1~1000mm/min,即可监控在各种工艺参数条件下酸雾的产生过程及其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并且可以定时对酸雾吸收器中所吸收的酸雾进行定量分析;
(2)按步骤(1)的操作,向酸液中加入各种酸雾抑制剂,测定酸雾的生成量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并与不加酸雾抑制剂的空白值进行对比,可以对各种酸雾抑制剂的抑雾效能做出定量评价。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酸液为硫酸、硫酸铜电解液、硫酸锌电解液、盐酸、铬酸、铬酸电解液、磷酸中一种或几种混合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昆明理工大学,未经昆明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224692.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鸡蛋新鲜度的辨别系统与方法
- 下一篇:模式生物藻测定农药杀菌剂毒性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