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茶油外用软膏剂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0220922.2 | 申请日: | 2016-04-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5708973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03 |
发明(设计)人: | 刘潜;何晓东;刘海 | 申请(专利权)人: | 赣南医学院 |
主分类号: | A61K9/06 | 分类号: | A61K9/06;A61K36/82;A61K47/14;A61K47/10;A61K47/20;A61K47/12;A61K47/18;A61P17/02;A61P31/04;A61P31/10 |
代理公司: | 北京润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83 | 代理人: | 邹飞艳 |
地址: | 341000 江西省赣州市***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茶油 外用 软膏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属于药物制备技术领域,具体来说,涉及一种茶油外用软膏剂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所述一种茶油外用软膏剂,按质量份计,包括2.5%‑15%茶油、7.5%‑10%硬脂酸、1.0%‑4.0%十六醇、4.0%‑6.0%单硬脂酸甘油酯、0.5%‑1.0%十二烷基硫酸钠、0.8%‑1.5%三乙醇胺、0.1%‑0.2%尼泊金乙酯、8%‑12%甘油、56.9%‑68.8%纯化水组成。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所述的茶油外用软膏剂,附着性好,且易于用水洗除,能有效提高患者用药的顺应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药物制备技术领域,具体来说,涉及一种茶油外用软膏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茶油是山茶科植物油茶的成熟种子经压榨取得的脂肪油,《本草纲目》记载:“茶油性偏凉,有凉血、止血、清热、解毒之功效”;茶油含多种有效成分,具有独特的药用价值。《山海经》将其归类为名贵中药,现代《中国中医药大辞典》亦将茶油作为药用油收载。民间常将茶油外用防治蚊虫叮咬,治疗烫伤和烧伤以及体癣、慢性湿疹、婴幼儿尿布湿疹等皮肤病。有研究发现茶油对革兰阳性菌、革兰阴性菌和真菌有广谱的抗菌活性,能渗透入深层肌肤发挥药效,促进正常代谢。
虽然茶油外用有多种作用,但目前多采用食用茶油直接涂抹的方式,由于油类本身的流动性,涂抹后对用药部位的附着性较弱,附着时间短,透皮吸收不足,从而影响其治疗效果;此外,油类物质易污染患者衣物且不易洗除,影响患者用药的顺应性。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茶油外用软膏剂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提供一种茶油外用软膏剂,按质量份计,包括2.5%-15%茶油、7.5%-10%硬脂酸、1.0%-4.0%十六醇、4.0%-6.0%单硬脂酸甘油酯、0.5%-1.0%十二烷基硫酸钠、0.8%-1.5%三乙醇胺、0.1%-0.2%尼泊金乙酯、8%-12%甘油、56.9%-68.8%纯化水组成。
本发明提供一种茶油外用软膏剂,按质量份计,包括5%-10%茶油、7.5%-10%硬脂酸、1.0%-4.0%十六醇、4.0%-6.0%单硬脂酸甘油酯、0.5%-1.0%十二烷基硫酸钠、0.8%-1.5%三乙醇胺、0.1%-0.2%尼泊金乙酯、8%-12%甘油、56.9%-68.8%纯化水组成。
本发明提供一种茶油外用软膏剂,按质量份计,包括10%茶油、7.5%硬脂酸、1.0%十六醇、6.0%单硬脂酸甘油酯、1.0%十二烷基硫酸钠、0.8%三乙醇胺、0.2%尼泊金乙酯、10%甘油、63.5%纯化水组成。
本发明提供一种茶油外用软膏剂,其特征在于:制备方法为: 按处方量称取茶油、硬脂酸、十六醇、单硬脂酸甘油酯,水浴加热至80℃,待固体成份全部熔化后保温2分钟,得油相;按处方量称取十二烷基硫酸钠、三乙醇胺、尼泊金乙酯、甘油及水,水浴加热至80℃保温2分钟,得水相;在保温搅拌下,将油相缓缓加入水相中,搅拌乳化5分钟,冷却至室温即得茶油乳膏。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所述的茶油外用软膏剂,附着性好,且易于用水洗除,能有效提高患者用药的顺应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发明所述的茶油外用软膏剂及其制备方法做进一步说明,但是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限于此。
实施例1
处方:
组份 百分比(%)
茶油 15
硬脂酸 7.5
十六醇 1.0
单硬脂酸甘油酯 6.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赣南医学院,未经赣南医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22092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