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暗挖浅覆大断面隧道施工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0207264.3 | 申请日: | 2016-04-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5863648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10 |
发明(设计)人: | 兰振忠;曲艳强;石晓旭;李雪峰;董正友;董岩;曹鹏程;倪修泉;李胜臣;张春刚;李秀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铁二十三局集团第二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D9/00 | 分类号: | E21D9/00;E21D11/10;E21D11/38;E21D11/12;E21D20/00 |
代理公司: | 四川力久律师事务所51221 | 代理人: | 王芸,熊晓果 |
地址: | 102628 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暗挖浅覆大 断面 隧道 施工 方法 | ||
1.一种暗挖浅覆大断面隧道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a、开挖前对开挖区域进行封闭降水;
b、测量放样将隧道断面规划为左上洞室(1)、左下洞室(2)、右上洞室(3)、右下洞室(4)、中上洞室(5)和中下洞室(6);
c、在所述左上洞室(1)和右上洞室(3)拱顶设置超前小导管(7)或者大管棚,所述超前小导管(7)或者大管棚预注浆,先开挖所述左上洞室(1)和右上洞室(3),后开挖所述左下洞室(2)和右下洞室(4),开挖后设置初期支护(9)和临时支护(10),采用锁脚锚管(8)加固所述初期支护(9)和临时支护(10)墙脚;
d、在所述中上洞室(5)拱顶设置所述超前小导管(7)或者大管棚,所述超前小导管(7)或者大管棚预注浆,依次开挖所述中上洞室(5)和中下洞室(6)并设置所述初期支护(9)和所述临时支护(10),采用所述锁脚锚管(8)加固所述初期支护(9)墙脚;
e、在所述初期支护(9)背后注浆,逐步拆除所述左下洞室(2)、右下洞室(4)和中下洞室(6)的所述临时支护(10)并施作防水层,然后沿边墙施作二次衬砌(11)并预留钢筋及防水板接头;
f、逐步拆除剩余所述临时支护(10),施作所述左上洞室(1)、右上洞室(3)和中上洞室(5)的防水层并沿边墙施作所述二次衬砌(11),使所述二次衬砌(11)封闭成环,然后在所述二次衬砌(11)背后注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暗挖浅覆大断面隧道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c中,所述左上洞室(1)的掌子面较所述左下洞室(2)的掌子面超前距离为L1,其值为3-5m,所述右上洞室(3)的掌子面较所述右下洞室(4)的掌子面超前距离为L2,其值为3-5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暗挖浅覆大断面隧道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c中,所述左上洞室(1)的掌子面较所述右上洞室(3)的掌子面超前距离为L3,其值为10-15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暗挖浅覆大断面隧道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d中,所述中上洞室(5)的掌子面较所述中下洞室(6)的掌子面超前距离为L4,其值为3-5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暗挖浅覆大断面隧道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c和步骤d中,所述右上洞室(3)的掌子面较所述中上洞室(5)的掌子面超前距离为L5,其值为10-15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暗挖浅覆大断面隧道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隧道断面拱顶设置所述超前小导管(7)或者大管棚的角度为γ,其值为130°-150°。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暗挖浅覆大断面隧道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超前小导管(7)或者大管棚的外插角度为θ,其值为0°-10°。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暗挖浅覆大断面隧道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超前小导管(7)或者大管棚为无缝钢管。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暗挖浅覆大断面隧道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e中,所述初期支护(9)背后注浆采用在所述初期支护(9)侧壁钻孔插入注浆小导管并注浆。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暗挖浅覆大断面隧道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f中,所述二次衬砌(11)背后注浆采用在所述二次衬砌(11)侧壁钻孔插入注浆小导管并注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铁二十三局集团第二工程有限公司,未经中铁二十三局集团第二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207264.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