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呼叫处理方法及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610204201.2 | 申请日: | 2016-04-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7295146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24 |
发明(设计)人: | 张艋;杜雪涛;张晨;袁捷;朱艳云;张高山;刘利军;李祥军;洪东;张琳;温暖;高曼颖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设计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M1/663 | 分类号: | H04M1/663;H04M1/2745;H04W12/12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达信恒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91 | 代理人: | 郭润湘 |
地址: | 100080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呼叫 处理 方法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呼叫处理方法及装置,在本方案中,通过评估系数评估主叫号码的单次可信度,并在单次可信度小于第一预设可信度阈值,向被叫号码发出不可轻信主叫号码的提示。这样,通过及时通知被叫号码的用户不可轻信主叫号码,能够提高被叫号码的用户的防范意识,降低被叫号码的用户被骚扰和被诈骗的可能性。由于仅通过评估系数即可确定是否向被叫号码发出不可轻信主叫号码的提示,并不像现有技术一定要满足主叫号码的为本运营商归属号码,且从另一运营商发起时才能确定为恶意语音信息,故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适用范围更广,能够提高发现恶意语音信息的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呼叫处理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恶意语音信息骚扰是现代通信网络安全的主要威胁之一,主要包含骚扰电话和虚假主叫两大类骚扰信息。
骚扰电话是指不法用户对正常用户进行大范围电话拨打,振铃一次后并挂机,等用户回拨时大部分情况下会呼转至语音信息平台或录音电话,以此造成骚扰。
虚假主叫是指在未经授权的情况下,伪造或模拟成移动或固定网络的电话号码发起呼叫,并达到诈骗的目的。
由于各类恶意语音信息发生的场景较多且类型复杂,现网技术方案仅能解决较少场景下产生的恶意语音信息。根据对现网的研究,现有的方案仅能监控主叫号码为本运营商归属号码,且从其他运营商发起的虚假主叫。故此,现有技术适用范围有限,发现恶意语音信息的效率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呼叫处理方法及装置,用以解决现有技术适用范围有限,发现恶意语音信息的效率低的问题。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呼叫处理方法,包括:
接收到主叫号码呼叫被叫号码的呼叫请求后,获取主叫号码的评估系数;其中,评估系数包括以下参数中的至少一种:主叫号码与预置危险号码的号码差异度、主叫号码所属用户的用户可信度、由主叫号码是否处于通话状态确定的呼叫状态可信度;
根据获取的评估系数,计算主叫号码的单次可信度;
判断计算的单次可信度是否小于第一预设可信度阈值;
若是,则向被叫号码发出不可轻信主叫号码的提示。
进一步地,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呼叫处理装置,包括:
评估系数模块,用于接收到主叫号码呼叫被叫号码的呼叫请求后,获取主叫号码的评估系数;其中,评估系数包括以下参数中的至少一种:主叫号码与预置危险号码的号码差异度、主叫号码所属用户的用户可信度、由主叫号码是否处于通话状态确定的呼叫状态可信度;
单次可信度计算模块,用于根据获取的评估系数,计算主叫号码的单次可信度;
第一判断模块,用于判断计算的单次可信度是否小于第一预设可信度阈值;
提示发送模块,用于若是,则向被叫号码发出不可轻信主叫号码的提示。
本发明有益效果如下:通过评估系数评估主叫号码的单次可信度,并在单次可信度小于第一预设可信度阈值,向被叫号码发出不可轻信主叫号码的提示。这样,通过及时通知被叫号码的用户不可轻信主叫号码,能够提高被叫号码的用户的防范意识,降低被叫号码的用户被骚扰和被诈骗的可能性。由于仅通过评估系数即可确定是否向被叫号码发出不可轻信主叫号码的提示,并不像现有技术一定要满足主叫号码的为本运营商归属号码,且从另一运营商发起时才能确定为恶意语音信息,故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适用范围更广,能够提高发现恶意语音信息的效率。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移动通信集团设计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移动通信集团设计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20420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