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显示设备及其控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0202492.1 | 申请日: | 2015-09-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5635622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3-27 |
发明(设计)人: | 崔鹤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4N7/01 | 分类号: | H04N7/01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11021 | 代理人: | 李敬文 |
地址: | 韩国***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显示 设备 及其 控制 方法 | ||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申请是于2015年9月28日递交的中国专利申请201510629094.3的分案申请,并要求2014年10月1日向韩国知识产权局递交的韩国专利申请No.10-2014-0132638的优先权,其公开全部合并在此作为参考。
技术领域
根据示例实施例的设备和方法涉及一种显示设备及其控制方法,更具体地,涉及一种转换帧频的显示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各种电子产品已被开发出来,并且日益普及。特别是,诸如电视(TV)、便携电话、个人计算机(PC)、膝上型PC或者个人数字助手(PDA)之类的各种显示设备逐渐在家庭中使用。
随着显示设备更加广泛地使用,用户期望附加的多功能。由于制造商努力满足用户需求,具有新功能的产品接踵而至。
因此,显示设备中实现的功能已经变得越来越多样化。特别是,近年来许多显示设备在再现运动图像的同时执行帧频转换,将运动处理得更平滑,并且利用转换的帧频显示更平滑的图像。
特别是,显示设备的屏幕尺寸和分辨率增加,从而帧频转换功能已经变得更加重要。另外,芯片之间处理信息和交互的量已经增加。当向显示设备添加附加的功能时,需要显示用于图形用户界面(GUI)的附加信息。
因此,在对与图像一起显示在屏幕上的GUI上执行帧频转化时,GUI的边界可能响应于GUI尺寸相对较小且GUI运动量相对较大而被打破或者冗余地显示。另一方面,如果只对屏幕上的图像执行帧频转换并且分离地处理GUI,则增加了在GUI上显示的信息量,并且增加了所需的处理量。
发明内容
一个或多个示例实施例可以克服上述缺点和上面没有描述的其他缺点。然而应该理解,一个或多个示例实施例也可以不克服上述缺点,并且可以不克服任一上述问题。
示例性实施例涉及一种显示设备及其方法,该显示设备基于与图像一起显示的对象的特性来确定将要转换帧频的对象。
根据示例实施例的一个方面,一种显示设备包括:图像处理器,配置为将图像信号的帧频转换为帧频转换后的图像信号;显示器,配置为基于帧频转换后的图像信号来显示图像;以及控制器,配置为依据对象的特性,控制图像处理器向图像信号和帧频转换后的图像信号中的至少一个添加对象。
对象的特性可以包括数据要求、尺寸和运动量中的至少一个。
控制器可以配置为响应于数据要求等于或大于预设要求向图像信号添加对象,并且响应于数据要求小于预设要求向帧频转换后的图像信号添加对象。
控制器可以配置为响应于尺寸等于或大于预设阈值且运动量小于阈值量向图像信号添加对象,并且响应于尺寸小于预设阈值且运动量等于或大于阈值量,向帧频转换后的图像信号添加对象。
控制器可以配置为基于对象位置信息和尺寸来确定图像信号和帧频转换后的图像信号中的至少一个来添加对象。
控制器可以配置为基于对象透明度信息来调节对象的透明度并且向帧频转换后的图像信号添加已调节透明度的对象。
对象可以包括第一对象和第二对象,并且控制器可以配置为基于相对于预设要求的第一对象数据要求来确定是向图像信号还是向帧频转换后的图像信号添加第一对象。
控制器可以配置为基于相对于预设要求的第二对象数据要求来确定是向图像信号还是帧频转换后的图像信号添加第二对象。
对象可以包括第一对象和第二对象,并且控制器可以配置为基于相对于预设阈值的第一对象尺寸和相对于阈值量的第一对象运动量中的至少一个,来确定是向图像信号还是向帧频转换后的图像信号添加第一对象。
控制器可以配置为基于相对于预设阈值的第二对象尺寸和相对于阈值量的第二对象运动量中的至少一个,来确定是向图像信号还是向帧频转换后的图像信号添加第二对象。
根据示例实施例的另一方面,一种显示设备的控制方法包括:基于对象特性来确定向图像信号和帧频转换后的图像信号中的至少一个添加对象;根据确定的结果向图像信号和帧频转换后的图像信号中的至少一个添加对象;对图像信号执行帧频转换;以及基于帧频转换后的图像信号来显示图像。
对象的特性可以包括数据要求、尺寸和运动量中的至少一个。
执行帧频转换可以包括:响应于数据要求等于或大于预设要求来向图像信号添加对象;以及响应于数据要求小于预设要求向帧频转换后的图像信号添加对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星电子株式会社,未经三星电子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20249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