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屏蔽外界干扰的GIS超高频局部放电信号采集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610200789.4 | 申请日: | 2016-03-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5738786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2-26 |
发明(设计)人: | 赵玉顺;夏光超;郑学慧;傅毓斐;夏福生;唐昊 | 申请(专利权)人: | 合肥工业大学智能制造技术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G01R31/12 | 分类号: | G01R31/12;G01R1/18 |
代理公司: | 合肥和瑞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18 | 代理人: | 王挺 |
地址: | 230000 安徽省合肥***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屏蔽 外界 干扰 gis 超高频 局部 放电 信号 采集 装置 | ||
1.一种屏蔽外界干扰的GIS超高频局部放电信号采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用于屏蔽外界干扰信号的屏蔽盒(5),所述屏蔽盒(5)的盒体内部安装有用于采集放电信号的检测天线(4)和信号采集电路,所述检测天线(4)用于将检测到的放电信号传送至信号采集电路的信号输入端;
所述屏蔽盒(5)的底部开设有用于与盆式绝缘子(2)相对应的开口;
所述屏蔽盒(5)的侧面还设置有用于输出放电信号的电缆连接器(6),所述电缆连接器(6)接收来自于信号采集电路输出的放电信号;
所述盆式绝缘子(2)与屏蔽盒(5)开口之间设置有屏蔽带(3),所述屏蔽带(3)呈封闭状环抱在盆式绝缘子(2)的周缘外侧;
所述屏蔽盒(5)的底部开口处设置有与所述屏蔽带(3)外侧相贴合的且底部端面呈圆弧状的介质挡板(7);
所述屏蔽带(3)的材质为软铝;
所述介质挡板(7)的材质包括硅橡胶、三元乙丙橡胶、聚乙烯、聚丙烯;所述硅橡胶、三元乙丙橡胶、聚乙烯、聚丙烯的比例分别为20%、30%、40%、10%。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屏蔽外界干扰的GIS超高频局部放电信号采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缆连接器(6)与屏蔽盒(5)之间通过螺纹连接。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屏蔽外界干扰的GIS超高频局部放电信号采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介质挡板(7)的介电常数为2.5。
4.如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屏蔽外界干扰的GIS超高频局部放电信号采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采集电路包括信号放大滤波电路(51)、包络检波电路(52),所述信号放大滤波电路(51)用于接收来自检测天线(4)的放电信号,并对放电信号进行放大滤波处理,所述信号放大滤波电路(51)的信号输出端连接用于对放电信号进行频率变换的包络检波电路(52)的信号输入端,所述包络检波电路(52)的信号输出端输出频率变换后的放电信号至电缆连接器(6)。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屏蔽外界干扰的GIS超高频局部放电信号采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放大滤波电路(51)包括第一运算放大器(AMP1)和第二运算放大器(AMP2);所述第一运算放大器(AMP1)的正极信号输入端连接第五电阻(R5)、第六电阻(R6)的一端,所述第五电阻(R5)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第六电阻(R6)的另一端连接第七电阻(R7)的一端以及偏置电源(Vf)的正极,所述偏置电源(Vf)的负极接地,所述第七电阻(R7)的另一端连接第八电阻(R8)、第七电容(C7)的一端以及第二运算放大器(AMP2)的负极信号输入端,所述第八电阻(R8)、第七电容(C7)的另一端连接第二运算放大器(AMP2)的信号输出端以及包络检波电路(52)的信号输入端,所述第一运算放大器(AMP1)的负极信号输入端连接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以及第一电容(C1)的一端,所述第一电阻(R1)的另一端连接来自检测天线(4)的放电信号,所述第二电阻(R2)、第一电容(C1)的另一端连接第一运算放大器(AMP1)的信号输出端以及第四电容(C4)的一端,所述第四电容(C4)的另一端连接第三电阻(R3)、第四电阻(R4)的一端,所述第三电阻(R3)的另一端接地,第四电阻(R4)的另一端连接第二运算放大器(AMP2)的正极信号输入端;
所述第一运算放大器(AMP1)的负极电源端连接第一电源(VCC1)的负极和第二电容(C2)的一端,所述第二运算放大器(AMP2)的正极电源端连接第二电源(VCC2)的正极和第三电容(C3)的一端,所述第一电源(VCC1)的正极、第二电容(C2)的另一端、第二电源(VCC2)的负极、第三电容(C3)的另一端均接地;所述第一运算放大器(AMP1)的正极电源端连接第三电源(VCC3)的正极和第五电容(C5)的一端,所述第二运算放大器(AMP2)的负极电源端连接第四电源(VCC4)的负极和第六电容(C6)的一端,所述第三电源(VCC3)的负极、第五电容(C5)的另一端、第四电源(VCC4)的正极、第六电容(C6)的另一端均接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合肥工业大学智能制造技术研究院,未经合肥工业大学智能制造技术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200789.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数据分析方法及装置
- 下一篇:一种小电流接地系统的故障类型辨识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