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含三氟丁烯的1,3,4-噁(噻)二唑硫醚(砜)类衍生物、其制备方法及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1610196069.5 | 申请日: | 2016-03-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5646393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08 |
发明(设计)人: | 宋宝安;陈学文;陈永中;胡德禹;薛伟;陈吉祥;王艳娇;王珍珍 | 申请(专利权)人: | 贵州大学 |
主分类号: | C07D271/113 | 分类号: | C07D271/113;C07D285/125;A01N43/824;A01P5/00 |
代理公司: | 贵阳东圣专利商标事务有限公司 52002 | 代理人: | 袁庆云 |
地址: | 550025 贵州省***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含三氟 丁烯 二唑硫醚 衍生物 制备 方法 应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化学技术领域,具体来说涉及一种含三氟丁烯的1,3,4-噁(噻)二唑硫 醚(砜)类衍生物,同时还涉及含三氟丁烯的1,3,4-噁(噻)二唑硫醚(砜)类衍生物的制备方 法,以及在杀线虫方面的应用。
背景技术
植物线虫因其分布广泛、体积微小、隐于地下、重创根系的特点,一向难以防治,导 致农作物减产10-20%,并降低商品价值,使农户收益受到损失。据估算,在全球范围内,植物 线虫每年造成的农业损失超过500亿美元。为了尽量减少经济损失,农户不得不多次大量使 用原药毒性偏高的杀线虫剂产品,而这既破坏了环境、威胁到食品安全,又与当前我国农药 零增长的大方向背道而驰。为此,寻找一种高效、低毒、环境友好的杀线虫剂也成为植物保 护领域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1970年,Brokke等(Broke,M.E.;Richmond;Williamson,T.B.;Lukes,G. E.Trifluorobutenylthiocarbamatesandthiocarbonates[P].US3510503,1970, [Chem.Abst.1970,73:34842].)将硫醇和二硫化碳缩合后再与4-溴-1,1,2-三氟-3-丁 烯反应或通过取代胺、二硫化碳和4-溴-1,1,2-三氟-3-丁烯缩合得到三氟丁烯硫代碳酸酯 和硫代氨基甲酸酯类化合物。以空白为对照,采用活体盆栽淋土法,以南方根结线虫为测试 对象,生物活性表明,在药剂浓度为5μg/mL时,大部分化合物对南方根结线虫的防效为 100%。
1990年,Diet等(Huebl,D.;Pieroh,E.;Joppien,H.S-substituted1,3,4- thiadiazolederivativestheirpreparationandtheiruseaspesticides[P].EP 0410551,1991,[Chem.Abst.1991,115:49699])报道了含1,3,4-噻二唑环的三氟丁烯 类化合物。用含0.5%活性成分的粉剂拌土来抑制根结线虫,当每升土壤中有效成分含量为 25mg时,部分化合物对根结线虫的防效为90-100%。部分化合物对褐飞虱、二斑叶螨、叶甲 十一星瓢虫、棉铃虫、微小牛蜱等的防效都在80%以上。
1992年,Thomas等(Cullen,T.G.;Willut,J.M.;DiSanzol,C.P.; Martinez,A.J.Nematicidalactivityof5-substituted-2-S-(3,4,4-trifluoro-3- butenyl)-1,3,4-thiadiazoles[C]//ACSsymposiumseries(USA).1992.)设计合成 了一系列5-取代-2-S-(3,4,4-三氟-3-丁烯基)1,3,4-噻二唑类化合物。生物活性测试表 明,所有的化合物都有一定的杀线虫的活性。用浓度为5μg/mL的药剂淋浇被南方根结线虫 浸染两周的番茄或黄瓜,7、14、28天后化合物部分化合物对南方根结线虫的防效都大于 95%。此外,部分化合物对孢囊线虫、根腐线虫、短体线虫均有活性。
1993年,Turnbull等(Michael,D.2-(3,3,4-trifluorobutenylmercapto) alkoxyornitrobenzoxazoylcompounds[P].US5273988,1993,[Chem.Abst. 1993,118:38914].)报道了2-(3,4,4-三氟-1-丁烯硫)烷氧基或硝基苯并噁唑类化合物, 有很好的杀线虫活性,且对靶标植物安全。以空白为对照,采用活体盆栽淋土法对浸染了南 方根结线虫、孢囊线虫的番茄进行活性测试,当浓度为1.25μg/mL时,化合物4对南方根结 线虫的防效都大于80%;当浓度为20μg/mL时,部分化合物对孢囊线虫的防效均为10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贵州大学,未经贵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19606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