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石墨烯背光模组及石墨烯液晶显示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610184246.8 | 申请日: | 2016-03-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5629576B | 公开(公告)日: | 2018-10-23 |
发明(设计)人: | 樊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F1/13357 | 分类号: | G02F1/13357;G02F1/1362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威世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80 | 代理人: | 何青瓦 |
地址: | 518006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石墨 背光 模组 液晶 显示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石墨烯背光模组及石墨烯液晶显示装置。该石墨烯背光模组包括下基板、多个石墨烯源极、多个石墨烯漏极、石墨烯发光层、第一绝缘保护层、多个石墨烯栅极和第二绝缘保护层。通过上述方式,本发明的石墨烯背光模组使用石墨烯作为栅极、源极、漏极和发光层,从而使得石墨烯背光模组既可以作为发光单元也可以作为液晶的驱动单元,由此简化了液晶显示装置的结构并节省了制程。另外,石墨烯背光模组由于省去了传统背光模组的导光板、光学膜片,从而可以实现液晶显示装置的薄型化。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液晶显示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石墨烯背光模组及石墨烯液晶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液晶显示装置(Liquid Crystal Display,LCD)具有机身薄、省电、无辐射等众多优点,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如液晶电视、移动电话、个人数字助理、数字相机、计算机屏幕或笔记本电脑屏幕等。
现有的液晶显示装置大部分为背光型液晶显示装置,其包括壳体、设于壳体内的液晶面板及背光模组(Backlight module)。液晶面板本身不发光,需要由背光模组提供光源给液晶面板来正常显示影像,而现有的背光模组由背光源、导光板、发射片及光学膜片等组成,结构复杂。另外,现有的液晶显示装置中的液晶面板还需要薄膜晶体管驱动单元驱动液晶像素点来实现影像的显示,使得液晶显示装置的结构更加复杂。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石墨烯背光模组及石墨烯液晶显示装置,能够简化现有的液晶显示装置的结构以及实现液晶显示装置的薄型化。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石墨烯背光模组,该石墨烯背光模组包括下基板、多个石墨烯源极、多个石墨烯漏极、石墨烯发光层、第一绝缘保护层、多个石墨烯栅极和第二绝缘保护层;石墨烯源极和石墨烯漏极依次交替间隔设置在下基板上;石墨烯发光层设置在下基板、石墨烯源极和石墨烯漏极上,其中,石墨烯发光层包括间隔设置的多个石墨烯发光块,每一石墨烯发光块覆盖一对石墨烯源极和石墨烯漏极;第一绝缘保护层覆盖下基板和石墨烯发光层;多个石墨烯栅极间隔设置在第一绝缘保护层上,其中,石墨烯栅极与石墨烯发光块对应设置;第二绝缘保护层覆盖石墨烯栅极和第一绝缘保护层。
其中,石墨烯背光模组进一步包括金属反射层,其中,金属反射层设置在下基板远离石墨烯导电层的侧面。
其中,石墨烯背光模组进一步包括第一黑色矩阵,第一黑色矩阵设置于第二绝缘保护层上且位于石墨烯发光块之间。
其中,石墨烯栅极的材料为氧化石墨烯,石墨烯源极和石墨烯漏极的材料为还原氧化石墨烯,石墨烯发光层的材料为半导体还原氧化石墨烯。
其中,下基板的材料为隔水隔氧有机材质、玻璃或镍。
其中,当石墨烯栅极和石墨烯源极的电压差为3.3~10V时,石墨烯发光块发出红光;当石墨烯栅极和石墨烯源极的电压差为20~30V时,石墨烯发光块发出绿光;当石墨烯栅极和石墨烯源极的电压差为40~50V时,石墨烯发光块发出蓝光。
其中,该石墨烯发光模组包括依次交替间隔设置的发出红光的石墨烯发光块、发出绿光的石墨烯发光块和发出蓝光的石墨烯发光块。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另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石墨烯液晶显示装置,包括了上述的石墨烯背光模组、液晶体、上基板、下偏光片和上偏光片;石墨烯背光模组和上基板之间填充液晶体;下偏光片设置于石墨烯背光模组的出光侧和液晶体之间,上偏光片设置于上基板远离液晶体的侧面。
其中,石墨烯液晶显示装置进一步包括隔离柱;其中,隔离柱夹持于下偏光片和上基板之间,以将液晶体隔离成多个区域,其中,每一区域对应石墨烯背光模组中的每一石墨烯发光块。
其中,石墨烯液晶显示装置进一步包括第二黑色矩阵;其中,第二黑色矩阵设置于隔离柱与上基板之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18424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