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磷酸铁锂电池的充电方法及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610184102.2 | 申请日: | 2016-03-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7240937A | 公开(公告)日: | 2017-10-10 |
发明(设计)人: | 叶彦宏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J7/00 | 分类号: | H02J7/00;H01M10/44;H01M10/60;H01M10/61 |
代理公司: | 北京银龙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243 | 代理人: | 许静,安利霞 |
地址: | 518057 广东省深圳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磷酸 锂电池 充电 方法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磷酸铁锂电池的充电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各个国家对节能减排和发展低碳经济越来越重视,磷酸铁锂(LiFePO4)电池以其独特的优点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随着磷酸铁锂电池应用的推广,电池管理系统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为了充分发挥电池的动力性能、提高其使用的安全性、防止电池过充和过放,延长电池的使用寿命,提高其作为储能设备的使用性能,电池管理系统需要结合电池的特性选择合适的充电方法对电池进行合理充电,从而使电池能够在使用过程中具备良好的荷电状态,提高电池的动力性能。
目前磷酸铁锂电池的充电方法普遍采用先恒流再恒压的充电方式,但并未考虑电池温度在充电过程中对电池的影响,会存在以下问题:
(1)电池温度越低,电池欧姆内阻较大,大电流充电容易造成电池过度发热,会减少电池的充入容量并缩短电池的使用寿命;
(2)电池温度越高,大电流充电容易造成温度上升过快引起过充,若没有降温设施或者对电池的保护措施,将会使电池过度发热,带来危险。即使有电池的过温保护措施,也可能会造成反复过温保护、释放,带来保护器件的损坏。
综上,现有技术中的先恒流再恒压的充电方式,由于未考虑电池温度在充电过程中对电池的影响,可能会降低磷酸铁锂电池的充电性能和使用的安全性,以及增加电池的损坏率,缩短电池的使用寿命。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磷酸铁锂电池的充电方法及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没有考虑电池温度在充电过程中对磷酸铁锂电池的影响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依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磷酸铁锂电池的充电方法,包括:
采集磷酸铁锂电池中各个电芯处的温度值;
根据采集到的温度值,确定一参考温度值;
根据所述参考温度值,计算充电电流值,并根据计算得到的充电电流值,对所述磷酸铁锂电池进行充电;
其中,当所述参考温度值处于预设的低温区间时,所述充电电流值随所述参考温度值的增大而增大,且小于预设的最大充电电流值;
当所述参考温度值处于预设的高温区间时,所述充电电流值随所述参考温度值的增大而减少,且小于所述最大充电电流值;
当所述参考温度值处于所述高温区间和低温区间之间的常温区间时,所述充电电流值为小于或等于所述最大充电电流值的定电流值。
进一步地,所述根据采集到的温度值,确定一参考温度值的步骤包括:
从采集到的温度值中,选择出最大温度值和最小温度值;
在所述最小温度值处于所述低温区间时,将所述最小温度值作为所述参考温度值;
在所述最大温度值处于所述高温区间时,将所述最大温度值作为所述参考温度值;
在所述最小温度值和最大温度值均处于所述常温区间时,将所述最大温度值或最小温度值作为所述参考温度值。
进一步地,所述根据采集到的温度值,确定一参考温度值的步骤包括:
去除采集到的温度值中的最大的第一温度值和最小的第二温度值;
在去除第一温度值和第二温度值后的剩余温度值中,确定最小温度值和最大温度值;
在所述最小温度值处于所述低温区间时,将所述最小温度值作为所述参考温度值;
在所述最大温度值处于所述高温区间时,将所述最大温度值作为所述参考温度值;
在所述最小温度值和最大温度值均处于所述常温区间时,将所述最大温度值或最小温度值作为所述参考温度值。
进一步地,所述根据采集到的温度值,确定一参考温度值的步骤包括:
对采集到的温度值进行平均值计算,将计算得到的平均温度值作为所述参考温度值。
进一步地,所述根据所述参考温度值,计算充电电流值的步骤包括:
当所述参考温度值处于所述低温区间时,按照以下公式计算充电电流值I:
其中,Tref表示参考温度值,Tref∈(T0,T1],(T0,T1]表示低温区间;T0,T1分别为所述低温区间的下限值和上限值,Imax表示所述最大充电电流值;
当所述参考温度值处于所述高温区间时,按照以下公式计算充电电流值I: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18410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新型智能充电系统
- 下一篇:具有报警提示功能的智能充电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