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离群点分析算法的套牌车快速甄别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610182562.1 | 申请日: | 2016-03-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5654735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08 |
发明(设计)人: | 马韵洁;刘畅;张凯;吴艳平;罗晶晶;朱萍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四创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8G1/017 | 分类号: | G08G1/017 |
代理公司: | 合肥和瑞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18 | 代理人: | 王挺;柯凯敏 |
地址: | 230088 安徽省合肥***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离群 分析 算法 套牌车 快速 甄别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套牌车快速辨析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离群点分 析算法的套牌车快速甄别方法。
背景技术
套牌车是指未在交管部门办理牌照领取手续,伪造、冒用他人的合 法车牌和行驶执照,以逃避违章、肇事和交纳相关费用责任的车辆。套 牌车的存在不仅严重侵害合法车主利益、破坏交通安全管理秩序,而且 造成国家税费大量流失,更可能被不法分子用来从事飙车、抢劫和贩毒 等违法犯罪活动。由于套牌车具有很强的隐蔽性,给警方侦破案件增加 了难度,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诸多不安全因素,严重扰乱了社会治安。 目前对套牌车应对方法大多停留在人工排查、他人举报等阶段,耗时耗 力却收效甚微,致使套牌车屡禁不止、愈演愈烈,故研究一种高效率、 自动化、易推广的套牌车检测方法已迫在眉睫。
随着计算机和通信技术的发展,研发人员已经设计出了一些套牌车 识别方案;其中基于RFID技术的套牌车检测方法可在一定程度上解决 套牌车问题。该方法需在车辆上安装不可拆卸且具备唯一身份的电子标 签读写器,利用在值勤岗哨或者公安卡口上对应的读取设备进行信息读 取,从而进行相应车牌的辨识效果。上述方式显然对于投入成本的要求 过高,难以快速推广。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为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更为高效快捷 的基于离群点分析算法的套牌车快速甄别方法;其利用“同一辆车在一 定的时间范围内,不可能在两个不同地点都出行过”的原理,通过求得 套牌车的参考速度值,并以此来快速辨识套牌车,不受车辆外观影响, 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基于离群点分析算法的套牌车快速甄别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以下步骤:
1)、选取套牌车样本,建立套牌车样本的车牌号集合;
2)、根据套牌车样本车牌号,在大数据平台上检索出各样本车辆的 过车数据;
3)、对检索出来的过车数据进行数据预处理,包括数据清洗、特征 转换、归一化处理,之后进入下一步骤;
4)、采用离群点分析算法对上述数据预处理后的过车数据进行分 析,具体包括:
4a、对于经过3)步骤预处理之后的数据,计算每辆套牌车样本的 每条过车数据与该辆车其他所有过车数据的欧几里得距离;
4b、对上述的欧几里得距离按从小到大的顺序进行排序,计算该条 过车数据的第k距离和第k领域,进而得到该过车数据所对应的可达距 离;
4c、计算每条过车数据第k领域内所有过车数据可达距离的平均值, 得到该辆车各过车数据的可达密度;
4d、由过车数据的可达密度,获得所有过车数据的局部离群点因子。
4e、将所有过车数据的局部离群点因子按从大到小的顺序进行排 序,根据各局部离群点因子所对应的该车辆经纬度坐标和时间值,通过 速度计算公式,获得作为套牌车的所有车辆的各速度值;以上述各速度 值中的最小值为套牌车的参考速度值;
5)、将上述参考速度值作为基准值输入套牌车辨识系统;当需辨识 车辆在不同经纬度坐标的任意两点出现,根据该两点出现的时间值差异 而计算出该需辨识车辆的平均行驶速度,此时套牌车辨识系统进行以下 判断并获得判定结果:
当该需辨识车辆的平均行驶速度大于或等于上述参考速度值时,该 车辆车牌号为套牌,可通知相应部门处理;
当该需辨识车辆的平均行驶速度小于上述参考速度值时,该车辆为 普通车辆。
2、所述步骤1)中,套牌车样本包括黄牌车和蓝牌车;从卡口系统 中查询出黄牌与蓝牌号码相同的车牌号码集合作为套牌车样本车辆集 合。
3、所诉步骤2)中,将套牌车样本车牌号集合输入HBase数据库中 进行过车数据检索,并通过MapReduce获取存储在HBase数据库中的数 据。
4、所述步骤3)中,
所述数据清洗步骤为:将非结构化的数据的格式进行标准化处理, 并将有缺失或者错误的数据删除;
所述特征转换步骤为:将非数字型特征属性值转换为数字型特征属 性值,该非数字型特征属性值至少包括某车辆经过某卡口所对应的时间 和该卡口编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四创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安徽四创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18256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