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多频共模耦合的合路器在审
申请号: | 201610181472.0 | 申请日: | 2016-03-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5789797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7-20 |
发明(设计)人: | 王伟东;金义富 | 申请(专利权)人: | 岭南师范学院 |
主分类号: | H01P1/213 | 分类号: | H01P1/213 |
代理公司: | 广州粤高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102 | 代理人: | 邓义华;陈卫 |
地址: | 524048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多频共模 耦合 合路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讯器件的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基于多频共模耦合的合路器。
背景技术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合路器主要作用是将输入的多频段的信号组合到在一起输出路到同一套室内分布系统中。合路器一般用于发射端,其作用是将两路或者多路从不同发射机发出的射频信号合为一路送到天线发射的射频器件,同时避免各个端口信号之间的相互影响,合路器一般有两个或多个输入端口,只有一个输出端口。
现有的合路器通常由腔体、盖板及铜材车件等元件组成。其中,腔体由不同频率分布指标信号传输不同排列而设计,根据3G网络覆盖口连接而做成,即腔体为屏蔽和分布共享相邻端口信号的五金材料盒体。盖板则是屏蔽与腔体之间信号泄露与调谐的五金板材。而铜材车件连接于合路器出口端的天线连接器内导体,同时,铜材车件也是连接腔体与盖板之间调谐频率与其他综合指标的管材。
现有的合路器中,腔体与铜材车件之间采用不同直径的镀银铜线焊接,具体为:用游标卡尺测量出车件管材高度,把镀银铜线通过手工焊接到游标卡尺测量出车件管材高度的中心点上,再用工装治具进行折弯角度和测量线长;最后在固定在腔体安装的位置上。
然而上述焊接结构中,由于人工手动操作和量具测量的误差,当某个端口的装配尺寸(高低尺寸/折弯角度及紫铜线长度)超出图纸要求公差值时,会误导单端口指标不合格,甚至会影响相邻端口的综合指标,甚至更严重会时会降低产品的综合指标直通率,同时在多频段合路器的腔体结构设计上,每端口都运用独立的焊线抽头方式,增加了工装治具的使用频率,降低了保证产品的指标合格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出一种基于多频共模耦合的合路器,其避免了腔体起振点与铜材车件的焊接,降低了组装尺寸偏差给调试带来的指标不良及相互端口之间的影响,提高了产品的指标合格率。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多频共模耦合的合路器,包括:盒体及可拆卸连接于所述盒体顶部的盖板,所述盒体的一侧设有多个输入端口,所述盒体的另一侧设有一输出端口,所述盒体内设有主起振柱及多个谐振腔,每一谐振腔内排布有多个谐振柱及靠近所述主起振柱的副起振柱,所述主起振柱通过板筋连接于所述副起振柱,所述输出端口设有天线连接器,所述主起振柱还通过板筋连接于天线连接器的导体。
进一步地,在上述的基于多频共模耦合的合路器中,所述板筋与主起振柱及副起振柱为一体成型。
进一步地,在上述的基于多频共模耦合的合路器中,所述副起振柱为七个。
进一步地,在上述的基于多频共模耦合的合路器中,所述铜材车件插设于所述柱起振柱上。
进一步地,在上述的基于多频共模耦合的合路器中,所述天线连接器内还设有包覆导体的连接器介质块。
本发明基于多频共模耦合的合路器避免了腔体起振点与铜材车件的焊接,降低了组装尺寸偏差给调试带来的指标不良及相互端口之间的影响,提高了产品的指标合格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基于多频共模耦合的合路器较佳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基于多频共模耦合的合路器的俯视图;
图3为本发明基于多频共模耦合的合路器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请参阅图1至图3,所述基于多频共模耦合的合路器包括盒体1及可拆卸连接于所述盒体1顶部的盖板(图未示),所述盒体1的一侧设有多个输入端口12,所述盒体1的另一侧设有一输出端口14,所述盒体1内设有主起振柱3及多个谐振腔I,每一谐振腔I内排布有多个谐振柱4及靠近所述主起振柱3的副起振柱5,所述主起振柱3通过板筋6连接于所述副起振柱5,所述输出端口14设有天线连接器16(ANT连接器),所述主起振柱3还通过铜材车件7连接于天线连接器16的导体18。
其中,所述板筋6与主起振柱3及副起振柱5为一体成型;所述铜材车件7插设于所述柱起振柱3上。
所述主起振柱3用于实现合路模块所有的信号发射传输以及带动配合相邻端口信号传输,其是传输和屏蔽信号信源的起振点;而副起振柱5为谐振腔I内端口起振点效果一样,主要配合主起振柱3实现自身的信号传输和隔离屏蔽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岭南师范学院,未经岭南师范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18147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