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注射液在审
申请号: | 201610181391.0 | 申请日: | 2016-03-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7198712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26 |
发明(设计)人: | 李文华;童国海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文华 |
主分类号: | A61K36/537 | 分类号: | A61K36/537;A61P19/08;A61K49/04;A61K35/36;A61K31/573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66000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治疗 腰椎 突出 注射液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注射液,具体是一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注射液。
背景技术
据国家卫生部统计,我国腰椎病患者已突破2亿人,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占全国总人数的15.2%,多年来一直呈上升趋势,而且逐年以惊人的速度由中老年向青壮年扩展。由于常年坐着工作的人数随着科技水平提高而大比例增加,例如IT、工程设计、司机等工作岗位,以及人口老龄化、环境污染等也是重要因素,每年新增800-1000万例患者。随着国家医疗保障体系的不断健全,以及患者需求的不断提高,也对腰突症治疗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因椎间盘变性、纤维环破裂、髓核内炎性物质溢出,同时髓核突出物还可产生神经源性递质和免疫反应产生的炎性介质,释放出糖蛋白、β蛋白及类组织胺等物质使椎管内结缔组织产生无菌性炎性反应,导致硬膜外组织炎性肿胀、纤维化、脱髓鞘等病理变化,从而使神经组织受到刺激而激惹,出现腰部及下肢放射性疼痛。
椎间盘纤维环的损伤也是引起腰腿疼痛的主要原因之一。椎间盘损伤释放出多种炎性介质和各种致痛因子刺激外层纤维环中的末梢神经,引起下腰背疼痛。研究发现,幼稚椎间盘在发育初期可有血管支配,成熟椎间盘纤维环内层及髓核无血管的组织结构,靠淋巴管的渗透维持营养,椎间盘纤维环表层有纤细血管分布。在腰腿疼痛的椎间盘退行性变疾病患者中,椎间盘纤维环后部中有小血管样结构伴炎性细胞浸润及胶原纤维细胞增生,其部位多位于髓核和纤维环移行区。出现此种病理变化有两种可能:一是纤维环胶原纤维受损后,在增生修复过程中出现返祖现象,即出现幼稚不成熟发育;二是由软骨终板向胶原纤维的增生修复区长入了毛细血管。人体的组织器官受损伤后都有自我修复的功能和趋势,包括椎间盘纤维环。但是由于椎间盘的少血供导致自我修复能力差,所以有必要探寻一种促进其修复的药物。
目前,国内腰突症治疗的普遍疗法是针对椎间盘中央的髓核的治疗,即通过传统的外 科手术及其他微创治疗方法(如经皮椎间盘切吸术、射频靶点热凝术、胶原酶溶核术、臭氧溶核术、经皮激光减压术、等离子等),把椎间盘中心的髓核作为治疗的靶目标,将髓核破坏掉,以达到减压的目的,从而缓解腰间盘突出症状。
童氏无创介入疗法把椎间盘外周的纤维环作为治疗的靶目标,其目的在于修补破裂的纤维环,使之裂隙闭合,制止髓核液外溢。对于椎间盘的结构没有破坏作用。该方法着眼点在于腰椎间盘周围的破裂的纤维环的治疗。我们通过大量的临床观察,发现腰突症明显的患者,纤维环有某种程度的损伤,而同样具有腰椎间盘突出的患者,可以没有任何症状。并且通过对纤维环进行修复治疗后,腰椎间盘突出症状明显缓解甚至于消失。该方法无创伤,费用低,疗程短,效果好是一种利国利民的值得推广的腰突症治疗方法。
童氏无创介入疗法于1993年由国内著名三甲医院上海瑞金医院童国海教授从法国引进,经过多年的临床实践和科技攻关,在药物配方和操作技术上进行了更新和突破。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药量少、作用强且持久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注射液,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注射液,由以下的原料组成:丹参注射液8-10ml、地塞米松棕榈酸酯注射液0.5-1.5ml、牛痘疫苗接种家兔炎症皮肤提取物注射液4-6ml、0.9%氯化钠溶液1.5-6.5ml、碘海醇注射液1ml。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注射液,由以下的原料组成:丹参注射液8.5-9.5ml、地塞米松棕榈酸酯注射液0.8-1.2ml、牛痘疫苗接种家兔炎症皮肤提取物注射液4.5-5.5ml、0.9%氯化钠溶液2.5-5.5ml、碘海醇注射液1ml。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注射液,由以下的原料组成:丹参注射液9ml、地塞米松棕榈酸酯注射液1ml、牛痘疫苗接种家兔炎症皮肤提取物注射液5ml、0.9%氯化钠溶液4ml、碘海醇注射液1ml。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文华,未经李文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18139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马铃薯清洗分类切片装置
- 下一篇:一种蔬菜多重清洗鼓风吹干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