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荧光激发的远程投光灯在审
申请号: | 201610176692.4 | 申请日: | 2016-03-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5698070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22 |
发明(设计)人: | 熊大曦;金志樑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科医世凯半导体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F21S8/00 | 分类号: | F21S8/00;F21V9/08;F21V13/04;F21V5/04;F21V7/00;F21Y115/10 |
代理公司: | 苏州华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32 | 代理人: | 傅靖 |
地址: | 215000 江苏省苏州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荧光 激发 远程 投光灯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投光灯,具体涉及一种基于荧光激发的远程投光 灯。
背景技术
目前,投光灯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特别是在特种领域,如户 外搜救、消防、海上巡逻等。但是目前的投光灯光源单位面积光通量 受限,整灯出光角度不容易压缩,投光距离受限,从而导致远距离及 超远距离投光灯的开发和应用受到了极大的限制。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可以实现远距离及超 远距离投光的基于荧光激发的远程投光灯。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基于荧光激发的远程投光灯,其包括壳体和至少一出光单元,该 出光单元包括:
光源部;
荧光部,其设置于光源部的前方,该荧光部还由驱动单元驱动, 可在光源部的前方安装面内转动;
光束整形部,其设置于荧光部的前方。
本发明的基于荧光激发的远程投光灯主要包括光源部、荧光部以 及光束整形部,光源部发出特定波段的光,荧光部接受来自光源部所 发出的光,进而发出相应的激发光,也能透射部分光源部发出的光, 光束整形部对光源部经过荧光部后的激发光以及透射光进行投射;因 此采用本发明所提供的基于荧光激发的远程投光灯,可以将光源部发 出的光聚在荧光部从而发出对应波段的激发光以及透射光,经过光束 整形部后,从而实现远距离以及超远距离高亮度的照明工作。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发明还可以作如下改进:
作为优选的方案,上述的光源部为LED光源。
采用上述优选的方案,可以实现光源部发出LED光,当发出LED 光时,荧光部保持静止状态。
作为优选的方案,上述的LED光源设置为至少一个。
采用上述优选的方案,可以实现多种形式的出光效果,当采用多 个LED光源时,其可以由后至前排列,并采用光学反光镜使各自的 光会聚于荧光部的同一位置。
作为优选的方案,上述的光源部为至少一个激光光源。
采用上述优选的方案,可以实现多种形式的出光效果,当采用多 个激光光源时,其可以由后至前排列,并采用光学反光镜使各自的光 会聚于荧光部的同一位置。同时可以实现光源部发出激发光,当发出 激发光时,荧光部保持旋转状态,原因在于激光光源单位光密度高, 所以打在荧光层上容易把荧光粉烧坏,旋转的话可以分散热量。
作为优选的方案,上述的荧光部为板体。
采用上述优选的方案,可以便于接收光并对光进行激发和透射。
作为优选的方案,上述的荧光部的表面涂覆有荧光层,其在荧光 部的表面沿着荧光部的外围方向布置。
采用上述优选的方案,该荧光层是含有被激发后产生作为原色波 段光的层,该荧光层吸收来自光源部发出的光,并透射来自光源模块 发出的光,通过这样形成的荧光层,荧光部能够作为发光板来发挥作 用;同时,通过沿着荧光部的外围方向布置荧光层,可以配合荧光部 的旋转特性,并使得光可以随着荧光部运动,便于在各个点上实现光 线的聚拢和透射。其中,荧光层的作用有两个:1)吸收部分光源部 的光并激发出相应波段的激发光;2)能够透射部分光源部的光。
作为优选的方案,上述的荧光层的下方还设置有二向色层。
采用上述优选的方案,可以与荧光层构成薄壁的透明基材,从而 可以在荧光层的基础上反射其他的波段光。其中,二向色层的作用有 两个:1)透射光源部发出的光;2)反射荧光层发出的激发光,这样 可以使所有光都往前投射。
作为优选的方案,上述的光束整形部包括多块反射元件或者多块 透镜。
采用上述优选的方案,透镜组的光轴经过光源部发出的激发光会 聚在荧光部上光斑的中心,同时可以实现对光束出射后发散角度的控 制。
作为优选的方案,上述的光束整形部包括多块依次排列的透镜以 及设置于透镜前方的反射元件。
采用上述优选的方案,能够以另外一种方式实现对光束出射后发 散角度的控制。
作为优选的方案,上述的出光单元的底部还设置有散热器。
采用上述优选的方案,可以实现出光单元的散热作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基于荧光激发的远程投光灯的外部结构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科医世凯半导体技术有限责任公司,未经苏州科医世凯半导体技术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17669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