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斑马鱼幼鱼取样器及其工作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0173580.3 | 申请日: | 2016-03-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5606393B | 公开(公告)日: | 2018-10-26 |
发明(设计)人: | 张云;刘可春;韩利文;何秋霞;王希敏;陈维云;邹玉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省科学院生物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1N1/02 | 分类号: | G01N1/02 |
代理公司: | 济南金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7219 | 代理人: | 王绪银 |
地址: | 250014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斑马 幼鱼 取样 及其 工作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斑马鱼幼鱼取样器及其工作方法,属于生物实验用品技术领域,该装置包括取样器柄和位于取样器柄一端的取样头,所述取样头设有凹槽。使用时,取样器柄供操作者拿持,利用取样头的凹槽取出需要进行实验的斑马鱼幼鱼,取样头对幼鱼没有过多的外力夹持,不会损伤幼鱼鱼体。同时还具有放大功能和照明功能,结构简单,方便实验人员的实验操作,具有较强的实用价值和推广价值。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斑马鱼幼鱼取样器及其工作方法,属于生物实验用品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斑马鱼是一种亚热带淡水鱼类,由于其独特的生物学特点、遗传学优势,已成为研究人类疾病相关病理机制及在活体内进行药物活性筛选与毒性评价的理想模式生物。
斑马鱼胚胎为体外发育且透明,可直接活体观察。斑马鱼幼鱼麻醉后,实验人员一般通过镊子或吸管将幼鱼转移至载玻片上的甲基纤维素溶液内,显微镜下观察拍照。但是由于斑马鱼幼鱼体型较小,通常在2-3mm左右,镊子在夹起幼鱼的同时,容易损坏鱼体(如鳍、尾等结构),此外也通常使用牙签辅助分离、取样幼鱼,也会对幼鱼鱼体造成损伤,影响实验结果的准确性,难以判断畸形结构是否为化合物所致。吸管吸取幼鱼的同时,容易吸取部分幼鱼培养水,会稀释载玻片上甲基纤维素溶液的浓度,不利于幼鱼体位的固定,目前对于斑马鱼幼鱼取样尚未见专业报道。
因此,亟需设计一种针对斑马鱼幼鱼的取样器。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针对现有实验取样斑马鱼幼鱼的专用取样器,同时还具有放大功能和照明功能于一体,结构简单,操作方便。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斑马鱼幼鱼取样器,包括取样器柄和位于取样器柄一端的取样头,所述取样头设有凹槽。使用时,取样器柄供操作者拿持,利用取样头的凹槽取出需要进行实验的斑马鱼幼鱼,取样头对幼鱼没有过多的外力夹持,不会损伤幼鱼鱼体。
优选的,所述取样头在水平方向上的宽度自与取样器柄相连一端向另一端逐渐减小,取样头边缘倒圆角。取样头在水平方向如此设置,比较符合通常实验中斑马鱼幼鱼的鱼体体型,在足以取出鱼体的前提下省略多余空间,减少一次取出多个鱼体的可能,边缘倒圆角设置可以避免取出的鱼体和未被取出的鱼体均不被锋利的边缘损伤。
优选的,所述取样头的凹槽的底部设有通孔。在使用本装置将幼鱼取出时,通过通孔排走幼鱼培养水,以减少由于取样对后续实验测定准确性的影响。
优选的,所述取样器柄一端设有防滑纹。方便操作者拿持。
优选的,所述斑马鱼幼鱼取样器还包括放大镜,所述取样器柄设有固定轴,固定轴通过连接臂与放大镜连接。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连接臂为连接杆,连接臂一端通过调整螺丝与固定轴相连,连接臂另一端通过万向轴与放大镜相连;或,所述连接臂为万向定型软管,连接臂一端与固定轴相连,连接臂另一端与放大镜相连。连接臂一端通过固定轴连接在取样器上,另一端连接放大镜,使放大镜通过连接臂可以多方向转动,全方位利用放大镜进行观测。在不使用本取样器时,也可以将放大镜回归原位,便于收纳携带。
优选的,所述斑马鱼幼鱼取样器还包括照明单元,照明单元包括位于取样器柄一端的照明光源、位于取样器柄另一端的电池以及位于取样器柄内部的导线,导线与照明光源和电池相连。照明光源位于有取样头的一端,用于提供照明,解决在特殊环境下如暗室操作时照明不足或挡光的问题。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取样器柄另一端还设有开关和电池槽,电池槽内设有电池,开关与导线相连。另一端设有开关和安放电池的电池槽,方便使用者操作和更换。
优选的,所述取样器柄长度为10-18cm。
优选的,所述与取样器柄相连一端的取样头的宽度为5mm,宽度向另一端逐渐减小,另一端宽度为2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省科学院生物研究所,未经山东省科学院生物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17358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