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液晶显示装置、液晶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610169711.0 | 申请日: | 2016-03-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5589244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5-18 |
发明(设计)人: | 欧阳幸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F1/1333 | 分类号: | G02F1/1333;G02F1/13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威世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80 | 代理人: | 梁恺峥 |
地址: | 518006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液晶 显示装置 液晶显示 面板 及其 制作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液晶显示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液晶显示装置、液 晶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液晶显示装置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多种电子产品中,液晶显示面板是 液晶显示装置的重要组成部件。液晶显示面板制作商在液晶显示面板制 成之后,通常需要对液晶显示面板进行测试,以尽早发现问题产品以减 少制程的浪费。
目前,在液晶显示面板的检测中,通常在液晶显示面板的阵列基板 上设置短路棒(ShortingBar)来连接液晶显示面板的信号线。通过短路 棒输入测试信号至信号线,以检测信号线是否存在断路或者其他缺陷。
现有技术的液晶显示面板的驱动信号线通过引线与短路棒连接,其 中引线和短路棒之间通过通孔连接,由于引线和短路棒采用不同的金属 制作,导致引线和短路棒之间的跨线位置很容易发生静电击伤,造成通 孔烧毁。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液晶显示装置、液晶显示面 板及其制作方法,以解决上述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液 晶显示面板,其包括:
基板;
多条信号线,设置在基板的显示区域内;
多条短路棒,设置在基板的显示区域外,用于在液晶显示面板进行 测试时提供测试信号;
多条引线,用于连接信号线与短路棒;
其中,靠近显示区域的短路棒和与靠近显示区域的短路棒连接的引 线采用同一层金属制作。
其中,靠近显示区域的短路棒和与靠近显示区域的短路棒连接的引 线采用第一金属制作,远离显示区域的短路棒和与远离显示区域的短路 棒连接的引线采用第二金属制作。
其中,其他短路棒采用第一金属制作,其他引线采用第二金属制作。
其中,与靠近显示区域的短路棒连接的引线通过设置通孔与短路棒 连接。
其中,引线通过设置通孔与短路棒连接。
其中,液晶显示面板包括红色子像素、绿色子像素以及蓝色子像素。
其中,多条短路棒包括第一短路棒、第二短路棒以及第三短路棒, 第一短路棒、第二短路棒以及第三短路棒用于分别测试红色子像素、绿 色子像素以及蓝色子像素。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另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 液晶显示装置,其包括上述液晶显示面板。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另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 液晶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该方法包括:
设置一基板;
在基板的显示区域内设置多条信号线;
在基板的显示区域外设置多条短路棒;
在基板上设置多条引线,引线用于连接信号线与短路棒;
其中,靠近显示区域的短路棒和与靠近显示区域的短路棒连接的引 线采用同一层金属制作。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区别于现有技术的情况,本发明的多条信号 线设置在基板的显示区域内,多条短路棒设置在基板的显示区域外,多 条引线用于连接信号线与短路棒,其中靠近显示区域的短路棒和与靠近 显示区域的短路棒连接的引线采用同一层金属制作,因此靠近显示区域 的短路棒和与靠近显示区域的短路棒连接的引线无需设置通孔,减少通 孔的数量,降低静电击伤的发生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 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 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 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进一步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其中:
图1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液晶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液晶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液晶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液晶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液晶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液晶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16971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