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含微胶囊化促进剂的快速固化双组份胶粘剂组合物有效
申请号: | 201610163701.6 | 申请日: | 2016-03-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5778783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17 |
发明(设计)人: | 刘运洪;张磊;徐廷旺;张耀聪;张明智;龙正宇;周为民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恒大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9J4/02 | 分类号: | C09J4/02;C09J4/06;C09J109/02;C09J111/00;C09J11/06;C09J11/04;B01J13/02;B01J13/06 |
代理公司: | 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2 | 代理人: | 王文君 |
地址: | 516001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微胶囊 促进剂 快速 固化 双组份 胶粘剂 组合 | ||
本发明提供一种含微胶囊化促进剂的快速固化双组份胶粘剂组合物,以体积比10:1的主剂和固化剂组成;所述主剂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增强增韧剂5~40份、丙烯酸酯类单体40~80份、丙烯酸酯类预聚物0~40份、胺促进剂0.05~1份、微胶囊化胺促进剂0.1~1份、稳定剂0.01~1份、流变助剂0.1~5份;所述固化剂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有机过氧化物10~40份、增稠剂20~50份、增塑剂20~50份、流变助剂0.1~5份。本发明所述含微胶囊化促进剂的快速固化双组份胶粘剂组合物具有热压固化快、长操作时间的效果,适应流水线快速生产的要求。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胶粘剂领域,具体是一种含微胶囊化促进剂的快速固化双组份胶粘剂组合物。
背景技术
丙烯酸酯结构胶属于第二代双组分丙烯酸酯胶(SGA),自上世纪七十年代被发明以来,由于具有室温固化且固化速度可调、配比要求不严格、粘接表面可不需要严格处理、粘接强度高、抗冲击、粘接范围广等优点,得到了快速发展,各国竞相开发,一系列具有不同性能用途的产品不断问,如低嗅无味型的、耐高温型的优异产品。进入新世纪,第二代双组分丙烯酸酯胶应用范围更不断扩展,如数码电子行业应用的一种10:1双组分丙烯酸酯结构胶。这种产品包括主剂和固化剂两个组分,主剂包含促进剂,固化剂含有过氧引发剂。当两组分以10:1比例混和时,促进剂和过氧引发剂发生反应产生自由基引发丙烯酸酯单体聚合反应而固化,将被粘物粘接在一起。这种产品应用于手机和电脑外壳组装粘接,其主流的粘接工艺是60~120℃热压20~90S,热压的目的是为了适应高速的生产线要求。具体而言温度越高热压的时间越短,高效的生产要求当然时间越短越好,然而受粘接材料(一般是铝合金和工程塑料)的限制,很少超过100℃的,常在70~80℃范围内。为了快速固化的需求而调节了促进剂或引发剂,又会受到操作时间缩短了的限制,点胶过程的停顿间歇胶枪易堵塞,影响了操作连续性。只能力求在快速固化与长操作时间之间取得一个妥协平衡。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含微胶囊化促进剂的快速固化双组份胶粘剂组合物。本发明的关键是将一部分促进剂微胶囊化,用一种不溶于丙烯酸酯类单体的聚合物包裹,以隔绝与主剂中的其他成份的接触。当与固化剂混合时不与过氧引发剂反应,而当热压时受到温度与压力的作用微胶囊壁破裂,释放出促进剂与过氧引发剂发生反应引发快速固化。这样就能既保证了长操作时间又达到了快速固化的要求。
本发明所述一种含微胶囊化促进剂的快速固化双组份胶粘剂组合物,以体积比10:1的主剂和固化剂组成;
所述主剂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增强增韧剂5~40份、丙烯酸酯类单体40~85份、丙烯酸酯类预聚物0~40份、胺促进剂0.05~1份、微胶囊化胺促进剂0.1~1份、稳定剂0.01~1份、流变助剂0.1~5份;
所述固化剂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有机过氧化物10~60份、增稠剂20~50份、增塑剂20~50份、流变助剂0.1~5份。
所述主剂优选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增强增韧剂10~20份、丙烯酸酯类单体60~80份、丙烯酸酯类预聚物0~10份、胺促进剂0.1~0.5份、微胶囊化胺促进剂0.1~0.5份、稳定剂0.05~0.2份、流变助剂2~4份。
所述固化剂优选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有机过氧化物30~50份、增稠剂20~30份、增塑剂20~30份、流变助剂2~4份。
所述增强增韧剂是可溶于丙烯酸酯类单体的橡胶和/或树脂,优选为橡胶和树脂。其中橡胶选自丁腈橡胶、氯丁橡胶、丙烯酸酯橡胶、氯磺化聚乙烯、丁苯橡胶、热塑性橡胶、液体橡胶等中的至少一种。其中树脂选自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甲基丙烯酸甲酯-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等中的至少一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恒大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广东恒大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16370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含有石墨烯的EVA封装胶膜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乳胶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