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硅铝合金的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610163096.2 | 申请日: | 2016-03-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5695819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22 |
发明(设计)人: | 杜生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杜生龙 |
主分类号: | C22C21/04 | 分类号: | C22C21/04;C22C1/03;C22F1/043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25000 浙江省温***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铝合金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铝合金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高硅铝合金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由于铝合金具体密度低、强度高、耐腐蚀性、导热导电性能好、可塑造、可加工、可焊接等优良品质而发展迅速,在航空、航天、汽车、机械制造、船舶及化学工业中已大量应用,但随着工业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日常生活品质的提高,一种高抗腐性、耐磨性、可塑性强等的铝合金能更适应时代的需求,本发明很好的解决了现有的存在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改进现有铝合金的配比及制作方法,提供一种高抗腐性、耐磨性、可塑性强等的一种高硅铝合金的制备方法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本发明的一种高硅铝合金的制备方法,按以下重量百分比组成分别为:15-21%的硅,1.0-2.0%的铜,0.5-1.1%的镁,0.4-1.0%的锰,0.9-1.4的锌,0.1-0.3的磷,0.1-0.3的杂质,其余为铝。
作为优选:所述硅、镁、铜、锰分别以硅铝合金、镁铝合金、铜铝合金及锰铝合金的方式加入。
一种高硅铝合金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制备步骤如下:1)将上述的所有材料置于加热炉内,升温至450-500℃,保温1-1.5小时;2)再进行第二次溶炼,温度上升到600-700℃,保温45分钟,在进行变质处理,充分搅拌均匀,在精炼处理20分钟,进行去渣扒灰;3)然后在温度550-600℃下进行两次热轧,待温度自然冷却至室温时再进行冷轧定型。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具体技术方案应当理解的是以下的实施例仅能用来解释本发明而不能解释为是对本发明的限制。
一种高硅铝合金的制备方法,按以下重量百分比组成分别为:15-21%的硅,1.0-2.0%的铜,0.5-1.1%的镁,0.4-1.0%的锰,0.9-1.4的锌,0.1-0.3的磷,0.1-0.3的杂质,其余为铝,所述硅、镁、铜、锰分别以硅铝合金、镁铝合金、铜铝合金及锰铝合金的方式加入。
一种高硅铝合金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制备步骤如下:1)按以下重量百分比组成配制原料:15-21%的硅,1.0-2.0%的铜,0.5-1.1%的镁,0.4-1.0%的锰,0.9-1.4的锌,0.1-0.3的磷,0.1-0.3的杂质;2)将上述的所有材料置于加热炉内,升温至450-500℃,保温1-1.5小时,再进行第二次溶炼,温度上升到600-700℃,保温45分钟,在进行变质处理,充分搅拌均匀,在精炼处理20分钟,进行去渣扒灰;3)然后在温度550-600℃下进行两次热轧,待温度自然冷却至室温时再进行冷轧定型。
实施例1:
一种高硅铝合金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按以下重量百分比组成分别为:15%的硅,1.0%的铜,0.51%的镁,0.41%的锰,1.14的锌,0.13的磷,0.10的杂质,其余为铝。
一种高硅铝合金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按步骤:1)将上述的所有材料置于加热炉内,升温至450-500℃,保温1-1.5小时;2)再进行第二次溶炼,温度上升到600-700℃,保温45分钟,在进行变质处理,充分搅拌均匀,在精炼处理20分钟,进行去渣扒灰;3)然后在温度550-600℃下进行两次热轧,待温度自然冷却至室温时再进行冷轧定型。
实施例2:
一种高硅铝合金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按以下重量百分比组成分别为:16%的硅,1.7%的铜,0.79%的镁,0.89%的锰,1.94的锌,0.28的磷,0.18的杂质,其余为铝。
一种高硅铝合金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按步骤:1)将上述的所有材料置于加热炉内,升温至450-500℃,保温1-1.5小时;2)再进行第二次溶炼,温度上升到600-700℃,保温45分钟,在进行变质处理,充分搅拌均匀,在精炼处理20分钟,进行去渣扒灰;3)然后在温度550-600℃下进行两次热轧,待温度自然冷却至室温时再进行冷轧定型。
实施例3:
一种高硅铝合金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按以下重量百分比组成分别为:18%的硅,1.5%的铜,0.61%的镁,0.65%的锰,0.94的锌,0.23的磷,0.15的杂质,其余为铝。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杜生龙,未经杜生龙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16309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铝合金材料
- 下一篇:一种Ti‑Al‑Nb系金属间化合物高温结构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