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打孔无纺布及其生产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0148875.5 | 申请日: | 2016-03-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5748209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26 |
发明(设计)人: | 谢继华;蔡吉祥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延江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F13/512 | 分类号: | A61F13/512;A61F13/47;D04H3/14;D04H3/11 |
代理公司: | 厦门市新华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5203 | 代理人: | 渠述华 |
地址: | 361100 福建省厦***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打孔 无纺布 及其 生产 方法 | ||
一种打孔无纺布及其生产方法,由二层开孔无纺布的立体漏斗形开孔套孔重叠复合而成;所述第一层开孔无纺布具凸起部分与凹入部分,所述的凸起部分具有内部空间;所述第二层开孔无纺布的上侧与第一层开孔无纺布的凹入部分的下侧进行粘结;所述套孔重叠的立体漏斗形开孔贯穿第一层开孔无纺布和第二层开孔无纺布。第一层开孔无纺布凸起部分的内部连续空间与第二层开孔无纺布之间形成有气流通道,为无纺布的渗透提供一个渗透通道,进而加快液体,排泄物软便渗透和减少残留,提供气流的内外循环,减少湿闷感。在加工中采用针尖的穿刺工序将第一层开孔无纺布紧密的贴附在凸辊上,有效防止复合加工过程中两层无纺布的错位,又简化了工艺,节省了制造成本。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纺布领域,特别是指一种具有立体漏斗形开孔、气流通道的打孔无纺布及其生产方法。
背景技术
无纺布具有柔软,亲肤及透气等特性,被广泛地用于生理卫生巾或纸尿裤等卫生用品、擦拭装置等清扫用品,以及面罩等医疗用品等领域。但在卫生巾或纸尿裤使用中,体液中可能含有的血块或婴儿软便都会附着在卫生巾或纸尿裤的面层,因此大大降低了卫生用品的舒适性和透气性。
专利文献CN2010101842233记载了一种复合片材,其中通过对上层纤维片材进行立体赋形,在实质上平坦的下层纤维片材上具有上层纤维片材构成的大量的凸部,并且在凸部间具有凹部,凹部与凸部在复合片材上交替配置,通过凹部与凸部的交替配置,可以有效地防止漏液,特别是排泄物为高粘度的排泄物软便时,软便就被捕捉到由凸部包围形成的封闭的凹部内,从而变得不易引起横向流动;但是,由于两层无纺布通过凹部的粘结区域进行粘合,粘合点的存在以及凹部的粘结区域无纺布变厚,会阻碍排泄物特别是高粘度的排泄物软便向吸收体的渗透,软便停留在凹部的粘结区域上,凸起部分的强度不足以支撑婴儿的体重带来的压力,因此软便在纸尿裤的使用过程中会贴在婴儿的皮肤上,从而会造成婴儿皮肤的尿症等不良现象的发生。同时,采用中国专利文献CN2010101842233的生产方法,由于无纺布本身在有张力的情况下易拉伸变形,从而导致在实际生产时无纺布的凸起部分可能会跑位,与凹部进行粘合从而破坏凸起,因此,需要在两辊上增加抽吸系统,使得纤维片层能够贴附在辊周面,达到固定凸起的作用,并且由于无纺布的透气性很好,需要比较大的抽气量,从而造成生产成本高,难度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缺陷,而提供一种在保持凸起的立体结构的同时,提高无纺布渗透能力的无纺布及其生产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解决方案是:
一种打孔无纺布,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打孔无纺布由二层开孔无纺布的立体漏斗形开孔套孔重叠复合而成;其中第一层开孔无纺布具凸起部分与凹入部分,所述的凸起部分具有内部空间;其中第二层开孔无纺布的上侧与第一层开孔无纺布的凹入部分的下侧进行粘结;所述套孔重叠的立体漏斗形开孔,贯穿第一层开孔无纺布和第二层开孔无纺布。
所述凸起部分的上面形成一连续的平面,以令第一层开孔无纺布凸起部分的内部连续空间与第二层开孔无纺布之间形成连续贯通的气流通道。
所述凸起部分与凹入部分交替排列,凸起部分具有独立的不连续内部空间,第一层开孔无纺布凸起部分孤立的空间与第二层开孔无纺布形成具有独立的不连续的透气通道。
所述第一层开孔无纺布凸起部分具有开孔结构。
所述立体漏斗形开孔的开孔方向由表面向底面延伸。
所述立体漏斗形开孔的开孔方向由底面向表面延伸。
所述的立体漏斗形开孔的漏斗顶部开孔的直径为0.2-5mm。
所述的立体漏斗形开孔的漏斗顶部开孔的直径至少比漏斗底部的开孔直径大20%以上。
所述立体漏斗形开孔的顶部开孔面积和占打孔无纺布总面积的比例小于70 %。
所述立体漏斗形开孔的立体高度为0.1mm-5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延江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厦门延江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14887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