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含等离子的模组化电弧发生器在审
申请号: | 201610147130.7 | 申请日: | 2016-03-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7191965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22 |
发明(设计)人: | 杨程闲 | 申请(专利权)人: | 龙翔 |
主分类号: | F23Q3/00 | 分类号: | F23Q3/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福田***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等离子 模组化 电弧 发生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点火发生器技术领域,更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含等离子的模组化电弧发生器。
背景技术
以燃气、油类、煤粉为主要燃料的加热炉、裂解炉、锅炉等各种工业用炉及各种工业火炬是石油开采及石油化工、冶炼、火力发电等行业不可缺少的重要设备,这些设备都需要安全可靠的点火设备,同时日常生活中也需要点火设备。
目前国内外的点火装置大都采用燃料式点火器,由于结焦积碳及导电介质污染等恶劣环境中失去点火能力,结构复杂,成本高,接线装置普遍存在接线繁琐及不安全等问题,导致点火设备成功率下降;同时燃料式点火器浪费资源、不能将有限的资源合理利用。
因此,如何提供一种成本低、绿色环保、可以节约有限能源的点火发生器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含等离子的模组化电弧发生器,不仅不使用化石燃料,绿色环保,而且没有机械磨损,使用方便,只需按动开关按钮就可以瞬间产生离子弧,安全可靠。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含等离子的模组化电弧发生器,包括:外壳;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外壳内部的储能装置;设置在所述储能装置两侧的充电电路模块和升压电路模块;设置在所述外壳上的充电输入端、开关按钮和输出端;通过放电方式连接于所述升压电路模块一侧的高压转换模块;所述输出端设置有USB输出端口;连接于所述高压转换模块一端的高压电离点火模块;其中所述储能装 置是由聚合物电池储能模组、依次与所述聚合物电池储能模组连接的输入端和太阳能板输入转换电路构成的;所述升压电路模块主要是由控制芯片、MOS管和高压包构成的,并通过所述控制芯片产生的方波信号控制所述MOS管上的交变电流,通过串联的所述高压包进行升压;所述充电输入端设置有USB充电接口和设备终端充电接口。
优选的,在上述一种含等离子的模组化电弧发生器中,所述聚合物电池储能模组可以由电容储能模组替换,并且所述聚合物电池储能模组设置有电源芯片。
优选的,在上述一种含等离子的模组化电弧发生器中,所述外壳的材质为金属。
优选的,在上述一种含等离子的模组化电弧发生器中,所述MOS管上安装有散热片。
优选的,在上述一种含等离子的模组化电弧发生器中,所述控制芯片的一端设置有DIP插座,同时通过DIP插座连接有电容、二极管、电位器和电阻。
优选的,在上述一种含等离子的模组化电弧发生器中,所述高压转换模块是由三极管和变压器构成的,并通过电阻调节变压器的输出电流和输出电压,同时三极管串联在所述高压包的一端。
优选的,在上述一种含等离子的模组化电弧发生器中,所述三极管通过自激方式驱动所述变压器。
电弧是指电压在两电极之间或电极与母材之间的气体介质中产生的强烈而持久的放电现象;所谓气体放电是指当两电极之间存在电位差时,电荷从一极穿过气体介质到达另一极的导电现象,但是并不是所有的气体放电现象都是电弧,电弧仅是其中的一种形式。电弧中带电粒子的产生:两电极之间要产生气体放电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必须有带电粒子,二是在两极之间必须有一定强度的电场。
电弧中的带电粒子指的是电子、正离子和负离子。引燃电弧和维持电弧燃烧的带电粒子是电子和正离子。这两种带电粒子主要是依靠电弧中气体介质的电子和电极的电子发射两个物理过程中产生的。
气体放电中最强烈的是一种自持放电。当电源提供较大功率的电能时,若极间电压不高,两极间气体或金属蒸气中可持续通过较强的电流,并发出强烈的光辉,产生高温,这就是电弧放电,电弧本身是一种热等离子体。
经由上述的技术方案可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公开提供了一种含等离子的模组化电弧发生器,首先本发明是运用升压电路模块将低压直流电源转换为高压高频交流电,当达到预定电压值时即可击穿空气放电,形成等离子火焰,点燃可燃物;其次根据本发明可以衍生出打火机、点火器等商品;同时升压电路模块的电路运用的是单管自激原理,主绕组和反馈绕组产生交替震荡,通过三极管将震荡电信号放大,获得低压高频交流电,然后通过变压器升压,安全性更强。
因此,本发明是一种集绿色环保、成本低、设计简单、安全性强、操作方便多种优势为一体的含等离子的模组化电弧发生器。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龙翔,未经龙翔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14713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锅炉自动清灰成套设备的使用方法
- 下一篇:燃烧衬套冷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