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植物油再生沥青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0143112.1 | 申请日: | 2016-03-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5778525B | 公开(公告)日: | 2018-10-26 |
发明(设计)人: | 索智;孙立军;李好新 | 申请(专利权)人: | 同济大学 |
主分类号: | C08L91/00 | 分类号: | C08L91/00;C08L95/00;C08L57/02;C08K3/04;C08K5/09;C08K3/22 |
代理公司: | 上海科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25 | 代理人: | 褚明伟 |
地址: | 200092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植物油 再生 沥青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属于道路工程材料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植物油再生沥青,包括回收老化沥青和植物油基沥青再生剂,所述植物油基沥青再生剂包括轻质基础油组分、稳定组分和改性组分,所述轻质基础油为废食用油经预处理得到的轻质植物油。植物油再生沥青的制备方法为:从旧沥青混合料中回收老化沥青,并加热至拌和温度;将植物油基沥青再生剂添加到已经加热至拌和温度的回收老化沥青中进行拌和;将拌和后的回收老化沥青与植物油基沥青再生剂的混合物进行发育。本发明中的植物油再生沥青及其制备方法再生效率高,旧混合料利用率高,变废为宝,且再生沥青的性能接近新沥青,但拌和温度低,不易老化,使得道路使用时间延长,节约能源,保护环境,性价比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道路工程材料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植物油再生沥青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沥青再生及植物废油的回收利用为一种新技术,越来越被人们重视。
沥青路面的再生技术,是将旧沥青路面经过铣刨、回收、筛分的预处理工艺后,采用相应的再生技术与新沥青路面材料按一定比例重新拌和成沥青混合料,使之能够满足一定的路用性能并用其重新铺筑路面的工艺技术。传统的沥青路面再生技术主要是将沥青再生剂加入到旧沥青混合料并加热至150℃-180℃的高温下与新沥青和矿料进行拌和再生。
目前,植物油沥青再生技术备受关注,为了能够有效提高植物油沥青再生技术中的旧料比例,急需开发一种新型的复合温拌再生剂,这将成为实现道路材料节能环保和旧料再生利用的开创性技术。
公开号为CN104788975A的中国发明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具有改性功能的沥青再生剂及其制备方法,它由轻质基础油、改性功能组分、稳定平衡组分、渗透增强组分、分散组分和流态调节组分制备而成,各组分所占质量份数为:轻质基础油30~60份,改性功能组分20~35份,稳定平衡组分5~20份,渗透增强组分2~15份,分散组分2~10份,流态调节组分1~10份。
公开号为CN102585529A的中国发明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利用废食用油配制的沥青再生剂及其制备工艺,由废食用油、增塑剂、稳定剂和抗老化剂经混合配制而成,各组分含量按重量百分比为:废食用油85%-95%,增塑剂2%-5%,稳定剂2%-5%,抗老化剂1%-5%。但是废食用油中还包含许多杂质,如实物残渣等,而这些杂质会对沥青的录用性能,如抗疲劳性造成负面影响。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而提供一种植物油再生沥青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的植物油再生沥青基于植物油基沥青再生剂,植物油基沥青再生剂为一种复合高分子材料,可直接地、一次性地将其添加到沥青或者沥青混合料中,实现沥青或者沥青混合料的再生利用,进而实现路面材料的固废利用和节能减排的双重效果。
本发明的中的植物油基沥青再生剂可实现老化沥青及旧沥青混合料的再生利用,其掺配率可达到40-50%,旧料的利用率显著提高,进而实现固体废弃物循环再生利用和减少新材料的开采,保护生态环境。
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植物油基沥青再生剂。
一种植物油基沥青再生剂,包括轻质基础油组分、稳定组分和改性组分,其中,所述轻质基础油为轻质植物油,所述轻质植物油由废食用油经预处理,去除杂质后得到。
废食用油经过高温后,不容易发生轻质成分挥发的现象,但废食用油中含有许多杂质,如食物残渣,这些杂质会对沥青再生剂的再生效率及得到的沥青的路用性能造成不良影响,而经过预处理后,使得废食用油中的杂质,如食物残渣,被去除,使得其得到纯化,进而使得再生沥青的路用性能,如抗疲劳性,得到提高,真正达到沥青的再生,且沥青再生效率高。
优选的是,所述预处理包括离心和/或过滤。
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离心的转速为8000r/min,离心时间为10min。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同济大学,未经同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14311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