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抑制奥氏体不锈钢形变时发生马氏体相变的热加工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1610141229.6 | 申请日: | 2016-03-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5648176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08 |
发明(设计)人: | 胡静;朱守国;林丹丹;朱秋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常州大学 |
主分类号: | C21D6/00 | 分类号: | C21D6/00;C21D8/00 |
代理公司: | 常州市维益专利事务所 32211 | 代理人: | 王凌霄 |
地址: | 213164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抑制 奥氏体 不锈钢 形变 发生 马氏体 相变 热加工 工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金属热处理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抑制奥氏体不锈钢形变时发生 马氏体相变的热加工工艺。
背景技术
加热处理可以有效降低材料在成型时的加工硬化程度,减小材料成型时的 开裂倾向,因而得到广泛的应用。
304奥氏体不锈钢是一种亚稳态奥氏体不锈钢,根据304奥氏体钢的化学成 分及其性能要求,其热处理制度一般是固溶处理,此时所得的组织是过饱和的 奥氏体。这种奥氏体组织是不稳定的,在冷加工时,部分奥氏体会转变为马氏 体,使不锈钢的强度升高,韧性下降,从而增加成型时的开裂倾向。亚稳态奥 氏体不锈钢材料在设备的加工制造过程中,通常需要经过冷轧、冷拔、冷弯、 平整及矫正等冷加工工艺,使材料发生形变,从而促进马氏体相变的发生,由 此对不锈钢的耐蚀性能、成型性能带来较大不良影响。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基于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抑制奥氏体 不锈钢形变时发生马氏体相变的热加工工艺。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一种抑制奥氏体不锈钢 形变时发生马氏体相变的热加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1)对不锈钢试样表面清洗,去除试样表面油污和杂质;
(2)将清洗后的不锈钢试样放入加热炉内进行热处理改性,加热温度为 60~200℃,保温时间为10~30min;
(3)保温结束后,立即对热处理改性的不锈钢试样进行拉伸形变;
(4)待试样冷却后,将试样表面依次用240#~1200#的SiC砂纸磨平。
进一步地,步骤(2)中在热处理改性前先对清洗后的不锈钢试样打原始标 距。
进一步地,步骤(3)中拉伸形变为9~20%拉伸形变。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形变前经过加热处理,能够有效降低马氏体相变的 驱动力,形变后奥氏体不锈钢中马氏体的含量明显降低,硬度也随之降低,因 而减小了不锈钢变形时的加工硬化程度,减小了开裂倾向,马氏体含量的减少 能够有效提高产品成型后的耐蚀性能。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图1是室温及不同热处理温度下不锈钢形变后马氏体含量图;
图2是室温及不同热处理温度下不锈钢形变后硬度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以下实施例旨在说明本发明 而不是对本发明的进一步限定。
实施例1
(1)将不锈钢钢板切割成25×200mm的试样。
(2)对试样打原始标距,原始标距长度为150mm。
(3)将试样放入加热炉内,打开电源,待炉温达到140℃开始计时,保温 10分钟。
(4)保温结束后,立即将试样放在拉伸机上拉伸,直至原始标距拉伸至 163.5mm(9%拉伸)。
(5)待试样冷却后,将试样表面依次用240#~1200#的SiC砂纸磨平。
(6)进行马氏体含量测量及硬度测试。
实施例2
(1)将不锈钢钢板切割成25×200mm的试样。
(2)对试样打原始标距,原始标距长度为150mm。
(3)将试样放入加热炉内,打开电源,待炉温达到100℃开始计时,保温 10分钟。
(4)保温结束后,立即将试样放在拉伸机上拉伸,直至原始标距拉伸至 163.5mm(9%拉伸)。
(5)待试样冷却后,将试样表面依次用240#~1200#的SiC砂纸磨平。
(6)进行马氏体含量测量及硬度测试。
实施例3
(1)将不锈钢钢板切割成25×200mm的试样。
(2)对试样打原始标距,原始标距长度为150mm。
(3)将试样放入加热炉内,打开电源,待炉温达到60℃开始计时,保温 10分钟。
(4)保温结束后,立即将试样放在拉伸机上拉伸,直至原始标距拉伸至 163.5mm(9%拉伸)。
(5)待试样冷却后,将试样表面依次用240#~1200#的SiC砂纸磨平。
(6)进行马氏体含量测量及硬度测试。
对比例
另取一25×200mm的试样,直接进行室温拉伸形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州大学,未经常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14122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