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能够提高电容补偿柜末端功率因数的节电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610136186.2 | 申请日: | 2016-03-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5720586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29 |
发明(设计)人: | 陈勇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涌原新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J3/18 | 分类号: | H02J3/18;H02J3/01;H02H9/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5000 浙江省宁波市***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能够 提高 电容 补偿 末端 功率因数 节电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节电装置,具体讲是一种能够提高电容补偿柜末端功率因 数的节电装置。
背景技术
容补偿柜由柜壳、母线、断路器、隔离开关、热继电器、接触器、避雷器、 电容器、电抗器、导线、端子排、功率因数自动补偿控制装置、盘面仪表等组 成。电容补偿柜通常安装在配电房变压器的低压测运行,一般它受功率因素控 制而自动运行的。因所带负载的种类不同而确定电容的容量及电容组的数量。 但是目前电容柜只能在变压器低压测运行,补偿的也仅仅是首段的无功,并不 能有效的对末端所需要的无功量进行补偿,且补偿存在着滞后性,响应时间过 慢,不能及时的对末端所需的无功进行补偿,同时电容柜补偿具有阶跃性,由 于电容柜补偿是一个阶梯型的状态,不能实现精确的补偿,经常发生投则过补, 不投则欠补的现象。特别是在谐波比较严重的场合利用电容柜进行补偿会产生 串联或并联的谐振现象,放大谐波的危害,使得电容柜中的电容发生爆炸。使 用电容柜进行补偿,首端电容补偿具有一定的滞后现象,因为末端的设备其负 荷不断发生变化,所需的无功也是不同的,由于电容的滞后性,无法精确的补 偿所需的无功量,从而造成末端功率因数偏低现象、会使得线路中的线损增加、 设备的出力减少、增加用电设备的容量。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一种能够提高电容 补偿柜末端功率因数的节电装置,能够精确及时的对末端所需的无功进行补偿。
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能够提高电容补偿柜末端功率因数的节电 装置,包括机箱以及设置在机箱内的节电装置本体,所述节电装置本体包括:
集成控制单元,通过采集单元实时自动检测电网中电流信号,然后送入到 控制芯片中进行精密计算,使得输出的补偿电流随着检测的电流的变化而变化 ;
安全保护装置,通过使用低压控制回路提高手工操作的安全性;
旁路控制单元,通过控制接触器组的吸合来控制对旁路/节电的切换;
稳压装置,当输入电压或负载变化时,控制电路进行取样、比较、放大, 然后驱动伺服电机转动,使调压器碳刷的位置改变,通过自动调整线圈匝数比 保持输出电压的稳定;
采样单元,自动检测电网中的电流信号;
浪涌治理装置,用于抑制瞬变电流电压;
旁路切换控制键,设置在机箱外且用于手动切换旁路/节电状态。
进一步地,浪涌治理装置用于抑制节电装置本体启停时或受雷击所产生大 电流对电网的冲击,从而抑制瞬变电流电压。
进一步地,节电装置本体还具有自动检测功能,通过电流传感器实时监控 检测到电网中的电流数据。
应用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能够提高电容补偿柜末端功率因数的节电装置, 其有益效果是:可以及时精确补偿用电设备末端所需的无功,响应时间快,并 且能够随着末端所需无功变化的需求量来提供补偿,不会发生过补或者欠补现 象,该装置从感性到容性的整个范围进行连续的无功调节,达到快速补偿系统 对无功功率的需求,具有响应速度快、补偿更精确、吸收无功连续、抑制谐波 、自身损耗低、及时发现及时补偿、不会出现电容补偿相对滞后问题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一个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另一个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使用原理框图。
图中所示:1-机箱,2-节电装置本体,21-集成控制单元,22-安全保 护装置,23-旁路控制单元,24-稳压装置,25-采样单元,26-浪涌治理装 置,27-旁路切换控制键。
具体实施方式
为比较直观、完整地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现就结合本发明附图进行非 限制性的特征说明如下:
如图1-图3所示,一种能够提高电容补偿柜末端功率因数的节电装置,包 括机箱1以及设置在机箱1内的节电装置本体2,节电装置本体2包括:
集成控制单元21,通过采集单元25实时自动检测电网中电流信号,然后送 入到控制芯片中进行精密计算,使得输出的补偿电流随着检测的电流的变化而 变化;
安全保护装置22,通过使用低压控制回路提高手工操作的安全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涌原新能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浙江涌原新能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13618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