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车载命名数据网络中基于数据属性的兴趣包转发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0135688.3 | 申请日: | 2016-03-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5682046B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28 |
发明(设计)人: | 刘期烈;李伟;秦庆伟;夏远鹏;李云;冯志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邮电大学 |
主分类号: | H04L29/08 | 分类号: | H04L29/08;H04W4/02;H04W4/46;H04W40/02;H04W40/20;H04W40/22;H04L12/727;H04L12/725 |
代理公司: | 重庆市恒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0102 | 代理人: | 刘小红;李金蓉 |
地址: | 400065 ***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载 命名 数据 网络 基于 属性 兴趣 转发 方法 | ||
本发明请求保护一种车载命名数据网络中基于数据属性的兴趣包转发方法。其过程为车辆节点监听到邻居车辆发出的兴趣包,车辆节点从兴趣包中提取出前一跳车辆的位置L,行驶车速V1和行驶方向D1;然后车辆节点根据听等时间公式计算出等待时间,进入监听状态;当等待时间结束时还未监听到其他车辆转发该兴趣包,则车辆节点转发该兴趣包,若在等待时间结束前监听到有其他车辆转发该兴趣包,则取消转发。结合数据属性系数改变听等时间计算结果,使得适合帮助该属性数据转发的车辆具有最小的等待时间,完成转发车辆选择,在保证了兴趣包的分发速率同时,提高了数据包的回传成功率和平均传输时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载命名数据网络数据分发领域,特别涉及兴趣包转发监听等时间公式设计、数据属性因子计算、兴趣包转发模型设计。
背景技术
工业界和学术界对于车载网络的研究已经超过了数十年,相关的学术成果包括车间多跳路由算法,移动性管理方案等等。其中传统的多跳路由算法包括先应式的WRP、DSDV,反应式的DSR、AODV,以及混合式的ZRP、HARP等等。先应式路由是由有线网络路由协议直接移植过来的,就像有线网络那样,先应式路由首先建立一个到达可达节点的最优路径表并持续维护该表,更新所有节点的路由信息。反应式路由是为了避免先应式路由产生的大量网络开销,只在需要发送信息的时候建立一条路由路径,是一种按需运行方式。混合式则是按场景需要将先应式与反应式混合使用。可不论是先应式,反应式还是混合式路由模式,节点都需要消耗大量的资源和网络开销来更新网络路径表,而由于车载网络节点移动速度快,网络拓扑变化频繁,其中不但发送节点与接收节点可能移动,被选中的中间路径节点也会随时移动,所以这种网络路由算法很容易因节点网络拓扑更新不及时造成通信失败。Haerri等人的文章展示出上述传统ad hoc路由算法在车载网络中表现出的高延迟和高丢包率(参见文献:Haerri J,Filali F,Bonnet C.Performance comparison of AODV andOLSR in VANETs urban environments under realistic mobility patterns[C]//Proc.of 5th IFIP Mediterranean Ad-Hoc Networking Workshop(Med-Hoc-Net-2006),Lipari,Italy.2006,1045.)。
命名数据网络(Named data networking)作为一种近年来被提出的新型网络架构,可以从根本上改变车载网络的设计方式。作为信息中心网络的一个分支,命名数据网络直接应用数据名称来实现数据的分发。相对于当前IP网络架构中将数据发送给某个特定的车辆,车载命名数据网络则是直接去获取某个特定的数据,而在车载网络中,数据的名称相对于节点的网络拓扑更加稳定,所以车载命名数据网络相对于以点对点为核心的IP网络架构能更好的适应网络拓扑的变化,并且车载命名数据网络去除了为车辆分配IP地址的需要,数据自认证的方式可以使车载网络的数据通信更加安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邮电大学,未经重庆邮电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13568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