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盒装豆腐生产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1610132657.2 | 申请日: | 2016-03-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5746726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7-13 |
发明(设计)人: | 包宇青 | 申请(专利权)人: | 包宇青 |
主分类号: | A23C20/02 | 分类号: | A23C20/02 |
代理公司: | 浙江永鼎律师事务所 33233 | 代理人: | 陆永强 |
地址: | 322121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盒装 豆腐 生产工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豆腐生产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盒装豆腐生产工艺。
背景技术
豆腐是一种以黄豆为主要原料的食物,起源于中国,由我国炼丹家淮南王刘安发明的绿色健康食品。时至今日,已有二千一百多年的历史,深受我国人民、周边各国、及世界人民的喜爱。
目前市售的豆腐有传统的石膏和卤水豆腐,也有近几年流行的葡萄糖酸内酯豆腐。一是以盐卤为凝固剂制得的,多见于北方地区,称为北豆腐,含水量少,含水量在85%-88%,较硬;二是以石膏粉为凝固剂,多见于南方,称为南豆腐,含水量较北豆腐多,可达90%左右,松软;三是以葡萄糖酸-δ-内酯为凝固剂,这是一种新型的凝固剂,称为内酯豆腐。
加工工艺上我国传统卤水(石膏)豆腐一般是经过大豆原料筛选、浸泡、水洗、磨制、分离豆渣、煮浆、点浆、蹲脑、上撬、压制、整板或切块包装后销售。上述方法制作出来的豆腐没有包装,在市场现切现卖,容易造成污染,卫生状况较差,影响了消费者的身体健康,限制了我国传统豆腐产业的发展。即使对豆腐切割后进行包装,豆腐成品易碎不易包装,包装效果不理想,同时还需包装后进行巴氏杀菌,企业制造成本增加。内酯豆腐采用塑料盒包装,携带方便卫生,得率高、持水率好、质地细腻,较传统制备方法提高了出品率和产品质量,减少了环境污染,但是内酯豆腐风味、凝胶强度不及盐卤(石膏)豆腐,存在风味发酸、烧制易碎、韧性差、不耐煮等现象,同时放置后易在豆腐表面易析出脂类和水分,影响感官品质,不适合长途销售。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豆腐所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工艺步骤简单,可操作性强的盒装豆腐生产工艺,制得的豆腐卫生安全,具有天然的豆香,保水性能好,无涩味,不易发酸,口感细嫩爽口,质地坚实有弹性,质量与口感好,贮运方便、适合长途销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的一种盒装豆腐生产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1)选料:清除杂质和已变质的大豆,选择果粒饱满整齐的新鲜大豆作为原料。
(2)浸泡:将大豆用水进行浸泡6~18h。泡好的豆要求豆瓣饱满,裂开一小线,但浸泡时间如果过长,会影响出浆率。
(3)磨浆:将大豆与水按质量比1:3~5进行磨浆,得磨糊。
(4)过滤:将磨糊置于离心机中进行离心过滤,得生豆浆。
(5)煮浆:将生豆浆置于煮浆罐中,控制温度95~100℃,保持5~10min,得熟豆浆。
(6)点浆:在熟豆浆温度降至70~80℃后,在熟豆浆中加入熟豆浆质量0.3~0.5%的豆腐复合凝固剂水溶液后搅拌均匀。
(7)冲浆:将加有豆腐复合凝固剂水溶液的豆浆立即冲入豆腐盒中凝固封膜,经杀菌后冷藏,即得盒装豆腐成品。
作为优选,步骤(2)中,大豆与水的质量比为1:4~6。
作为优选,步骤(2)中,水的温度控制在20~30℃。
作为优选,步骤(3)中,磨浆分二次进行,先将大豆与水混合后进行粗磨,得到细度为400~1000μm的磨糊,再进行细磨,得到细度为180~200μm的磨糊。磨浆分粗磨、细磨共二次进行,以尽可能提高大豆蛋白的抽提率。
作为优选,步骤(4)中,离心过滤重复2~3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包宇青,未经包宇青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13265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茶叶鲜叶的手动揉捻工艺
- 下一篇:一种天然酶解奶油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