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耐高温润滑油及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610130443.1 | 申请日: | 2016-03-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5695059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22 |
发明(设计)人: | 孙金成 | 申请(专利权)人: | 陕西东和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0M169/04 | 分类号: | C10M169/04;C10N30/02;C10N30/08;C10N30/10 |
代理公司: | 重庆百润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0219 | 代理人: | 刘立春 |
地址: | 710000 陕西省西***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耐高温 润滑油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润滑油制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耐高温润滑油及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由于汽车拥用量的聚增,提高了工作效率和生活水平,但其能源消耗和尾气排放对环境的污染 也是十分惊人的。从研制高性能内燃机润滑油入手,来减少发动机内构件的摩擦阻力,提高活塞与缸体的 动态密封效果,将是降低汽车耗能和环境污染的重要途径。其措施之一是在润滑油中加入摩擦改进剂。
现代发动机达到了空前的高转速、高负荷和高强度运行,发动机异常苛刻的工作条件要求润滑油不断 地提高性能。例如,发动机的运行形式使曲轴转速在5000转/分钟以上,活塞平均线速度在8~14米/秒。 这种发动机运行状态使发动机面临着燃料燃烧所引发的高温和机械部件运动摩擦所产生的热量,发动机活 塞顶部和汽缸壁可达300摄氏度以上。为了避免由于这种情况使摩擦表面上形成油膜的稳定性受到破坏, 要求润滑剂必须相当耐高温。现有技术的润滑油不能满足这一要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耐高温润滑油及制备方法,解决现有技术中润滑剂不耐高温,形成油膜的稳定性容易 受到破坏技术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耐高温润滑油,包括基础油、有机钼粉、纳米抗磨剂、分散剂、粘度指数改进剂、清净分散剂、 抗氧化剂和防锈剂,其中,所述粘度指数改进剂为分散型乙丙共聚物,各组份的重量百分比为:有机钼粉 为0.1-2份、纳米抗磨剂为1-3份、分散剂为0.2-2份、粘度指数改进剂1-3份、清净分散剂为0.4-0.6份、 抗氧化剂0.2-0.5份和防锈剂0.4-0.8份,其余为基础油。
一种耐高温润滑油制备方法,包括:
将基础油、有机钼粉、纳米抗磨剂、分散剂、粘度指数改进剂、清净分散剂、抗氧化剂和防锈剂混合 均匀送入脱水器进行脱水;
将脱水后的基础油、有机钼粉、纳米抗磨剂、分散剂、粘度指数改进剂、清净分散剂、抗氧化剂和防 锈剂送入批量调合系统进行混合;
加温并控制温度于55-85℃,搅拌60-360分钟,以将混合均匀的润滑油产品送入制成品罐。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耐高温润滑油及制备方法,润滑油包括基础油、有机钼粉、纳米抗磨剂、分散 剂、粘度指数改进剂、清净分散剂、抗氧化剂和防锈剂,其中,所述粘度指数改进剂为分散型乙丙共聚物, 各组份的重量百分比为:有机钼粉为0.1-2份、纳米抗磨剂为1-3份、分散剂为0.2-2份、粘度指数改进剂 1-3份、清净分散剂为0.4-0.6份、抗氧化剂0.2-0.5份和防锈剂0.4-0.8份,其余为基础油。提高了油品的 粘度指数,有效降低燃油消耗,维持低油耗及提高低温启动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 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 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耐高温润滑油制备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 一步详细的说明。
本发明提供一种耐高温润滑油,其特征在于,包括基础油、有机钼粉、纳米抗磨剂、分散剂、粘度指 数改进剂、清净分散剂、抗氧化剂和防锈剂,其中,所述粘度指数改进剂为分散型乙丙共聚物,各组份的 重量百分比为:有机钼粉为0.1-2份、纳米抗磨剂为1-3份、分散剂为0.2-2份、粘度指数改进剂1-3份、 清净分散剂为0.4-0.6份、抗氧化剂0.2-0.5份和防锈剂0.4-0.8份,其余为基础油。
本发明实施例中粘度指数改进剂加入油品中能起到改善油品的粘温性能,提高油品的粘度指数,此外 粘度指数改进剂还具有降低燃油消耗,维持低油耗及提高低温启动性的作用。使用分散型粘度指数改进剂 可以减少无灰分散剂的用量,避免为解决低温油泥的问题而增加无灰分散剂用量引起的低温粘度增加。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陕西东和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陕西东和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13044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