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固化和砂滤为一体处理湖泊底泥装置及其处理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0124735.4 | 申请日: | 2016-03-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5601065B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15 |
发明(设计)人: | 刘勇;刘喜坤;孙晓虎;张双圣;于向辉;陈红娟;梁峙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矿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C02F11/00 | 分类号: | C02F11/00;C08L75/04;C08L77/06 |
代理公司: | 北京轻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212 | 代理人: | 王新生 |
地址: | 221008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固化 一体 处理 湖泊 装置 及其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湖泊生态治理装置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固化和砂滤为一体处理湖泊底泥装置。
背景技术
在内陆湖泊治理行业都知道,浅水湖泊中的淤泥需定期进行收集和处理,否则,随着淤泥的增多,不仅会减少湖泊的蓄水量,还会降低湖水的水质。目前,对浅水湖泊中的淤泥处理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方法是先采用抓斗将湖底的淤泥抓到运泥船上,再通过运泥船将淤泥运到岸上的淤泥堆放或后期在堆场进行搅拌、泥水分离和固化处理等后续处理;另一种方法是先采用带有螺旋切削头的绞吸式淤泥收集装置在对湖底的淤泥进行搅拌的同时将淤泥吸取和泵送到岸上的淤泥堆场进行堆放,或后期在堆场进行泥水分离和固化处理等后续处理。在内陆湖泊治理行业都知道,淤泥的上层为浮泥,容易流动。当采用前一种方法用抓斗挖掘湖底淤泥时,会使上层的浮泥漂移到其它地方。而淤泥中的污染物大都处在浮泥中。因此,采用抓斗收集淤泥,不仅难以改善浅水湖泊的水质,而且浮泥吸不上来,治理效果不好。采用带有螺旋切削头的绞吸式淤泥收集装置收集淤泥,是在对湖底的淤泥进行搅拌的同时将淤泥吸到岸上,由于湖底高低不平,在对湖底的淤泥进行搅吸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将湖底产生扰动,会使淤泥上层的浮泥漂流到其它地方,因此,采用后一种方法同样是难以最大限度地清除湖底浮泥,治理效率不高。另一方面,由于上述两种方法都需采用运泥船或输送管道把收集出来的淤泥输送到岸上的淤泥堆场进行处理,不能在现场就地进行处理,需要运送淤泥的运输工具或管道,使得治理成本较高。又由于需要在岸上设置淤泥堆场,不仅占用耕地,还会对环境带来二次污染。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固化和砂滤为一体处理湖泊底泥装置,包括:掘泥犁1,第一抽泥装置2,底泥池3,絮凝剂池4,第一泥水输水装置5,第一砂滤器6,第二砂滤器7,泥水过滤池8,清水排放管9,第二泥水输水装置10,第三泥水输水装置11,泥水分离装置12,储泥池13,第二抽泥装置14,固化料存放池15,螺旋搅拌装置16,皮带输送机17,运泥船18,浮动平台19,控制系统20;所述掘泥犁1与底泥池3之间设有第一抽泥装置2,所述底泥池3下方设有浮动平台19,所述浮动平台19一侧设有运泥船18,所述浮动平台19与运泥船18之间设有皮带输送机17,所述底泥池3与第一砂滤器6、第二砂滤器7及泥水过滤池8之间通过第一泥水输水装置5相连接,所述泥水过滤池8的侧壁底部设有清水排放管9,所述底泥池3与泥水分离装置12之间设有第三泥水输水装置11,所述第一砂滤器6底部与泥水分离装置12之间设有第二泥水输水装置10,所述泥水分离装置12与储泥池13之间设有第二抽泥装置14,所述储泥池13与固化料存放池15的下方设有螺旋搅拌装置16,三者贯通;在浮动平台19的上方设有控制系统20;所述絮凝剂池4下方与底泥池3之间设有絮凝剂出料管,二者通过絮凝剂出料管连接;所述第一砂滤器6上方与第二砂滤器7下方圆锥部位出口处通过管道相连接;所述第一砂滤器6上方与第二砂滤器7内部均设有压差控制装置,压差控制装置与控制系统20通过导线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掘泥犁1与浮动平台19传动连接,掘泥犁1的斜面与水平面夹角示为β,所述β的范围值在15~60°之间,掘泥犁1角度受控制系统20控制并可调节。
进一步的,所述底泥池3包括:倾斜过滤板3-1,底泥池搅拌装置3-2,过滤板角度电机3-3,混凝效果监测仪3-4;所述倾斜过滤板3-1位于底泥池3内部底泥进口处,倾斜过滤板3-1底边与过滤板角度电机3-3转动连接,倾斜过滤板3-1与水平面夹角示为α,所述α范围值为30~60°;所述倾斜过滤板3-1表面均匀分布着大量的小孔,数量为100~500,孔径大小为30~50mm;所述底泥池搅拌装置3-2位于底泥池3中部,底泥池搅拌装置3-2的数量为1~5个,多个底泥池搅拌装置3-2平行等距排列,相邻二个底泥池搅拌装置3-2间距为300~500mm,底泥池搅拌装置3-2与控制系统20导线连接;所述底泥池搅拌装置3-2由搅拌电机,转动轴,搅拌叶片组成,所述转动轴一端与搅拌电机转动连接,另一端深入底泥池3底部,所述搅拌叶片与转动轴垂直固定连接,搅拌叶片的数量为4~8个,多个搅拌叶片组成四组,四组搅拌叶片竖直平行排列,相邻二组间距为30~50cm,每组搅拌叶片为4个,相邻二个搅拌叶片以转动轴为圆心等角度排列;所述过滤板角度电机3-3位于底泥池3外部,过滤板角度电机3-3控制倾斜过滤板3-1在α角度范围内转动;所述混凝效果监测仪3-4位于底泥池3内侧上部,混凝效果监测仪3-4与控制系统20导线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矿业大学,未经中国矿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12473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