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具有密封水层的火灾应急逃生舱在审
申请号: | 201610119972.1 | 申请日: | 2016-03-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5727462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7-06 |
发明(设计)人: | 吴燕 | 申请(专利权)人: | 吴燕 |
主分类号: | A62B1/02 | 分类号: | A62B1/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255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具有 密封 水层 火灾 应急 逃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安防产品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具有密封水层的火灾应急逃生舱。
背景技术
近些年,高层建筑的日益增多,很多高层楼房的火灾不断发生,由于缺乏逃生设备,每次火灾都是伴随大量的人员伤亡。人们对火灾的警觉性关注性越来越高,但是没有完善的防护设备,只有楼房的消火栓、灭火器、警报灭火器等一些设备,警报器报警后,给人们留下的逃生时间很少,也许是一分钟,也许只有半分钟,甚至只有几秒钟而已,这样使人们的逃生几率并不高。当火灾来临的时候,人们在没有安全逃生设备的时候总会惊慌失措,从而将仅有的几分钟逃生时间给浪费掉。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具有密封水层的火灾应急逃生舱。其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具有密封水层的火灾应急逃生舱,其特征在于:包括外舱体、舱门、观察窗、缓速滑杆、缓冲垫,所述缓速滑杆的表面上设置有缓速节,所述外舱体固定设置于楼房外墙上;所述舱门设置于所述外舱体一侧;所述舱门内侧设置有开启和反锁舱门装置;所述舱门外侧设置有开启舱门装置;所述舱门的中上部设置有所述观察窗;所述缓速滑杆设置于所述外舱体内;所述缓速滑杆的上方固定设置于顶楼;所述缓速滑杆的下方固定设置于地面;所述缓速节为若干个,且所述缓速节之间的间距小于或者等于2m;所述缓冲垫固定设置于所述缓速滑杆正下方的地面上。
较佳的,所述外舱体包括第一板材层、第二板材层和夹层,所述第一板材层为耐热隔温玻璃层,所述第二板材层为钢化玻璃层;所述第一板材层和所述第二板材层中间为所述夹层;所述夹层为密封水层。
较佳的,所述缓速节的形状为平滑的凸起。
较佳的,所述缓速节外固定有橡胶层,所述橡胶层表面设置有防滑纹。
较佳的,所述缓速滑杆是由若干个缓速滑杆节组成的,所述缓速滑杆节的一端设置有螺丝;所述缓速滑杆节的另一端设置有螺丝孔。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通过采用耐热隔温玻璃和钢化玻璃作为外舱体的板材,以及设置密封水层,可以达到防火隔温增加强度的效果;缓速节的形状设置为平滑的凸起,可以达到缓冲的作用;通过在缓速节外固定有橡胶层,橡胶层表面设置有防滑纹,可以增大缓速节表面的摩擦;缓速滑杆做成若干单元拼装而成,便于加工、装卸,可以根据楼层不同,灵活增减数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舱门外侧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舱门内侧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外舱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外舱体,2.舱门,3.缓速滑杆,4.缓冲垫,5.缓速节,6.开启和反锁舱门装置,7.开启舱门装置,8.观察窗,9.第一板材层,10.第二板材层,11.夹层。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图4所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一种具有密封水层的火灾应急逃生舱,其特征在于:包括外舱体1、舱门2、观察窗8、缓速滑杆3、缓冲垫4,所述缓速滑杆3的表面上设置有缓速节5,所述外舱体1固定设置于楼房外墙上;所述舱门2设置于所述外舱体1一侧;所述舱门2内侧设置有开启和反锁舱门装置6;所述舱门2外侧设置有开启舱门装置7;所述舱门2的中上部设置有所述观察窗8;所述缓速滑杆3设置于所述外舱体1内;所述缓速滑杆3的上方固定设置于顶楼;所述缓速滑杆3的下方固定设置于地面;所述缓速节5为若干个,且所述缓速节5之间的间距小于或者等于2m;所述缓冲垫4固定设置于所述缓速滑杆3正下方的地面上。
所述外舱体1包括第一板材层9、第二板材层10和夹层11,所述第一板材层9为耐热隔温玻璃层,所述第二板材层10为钢化玻璃层;所述第一板材层9和所述第二板材层10中间为所述夹层11;所述夹层11为密封水层。所述缓速节5的形状为平滑的凸起。所述缓速节5外固定有橡胶层,所述橡胶层表面设置有防滑纹。所述缓速滑杆3是由若干个缓速滑杆节组成的,所述缓速滑杆节的一端设置有螺丝;所述缓速滑杆节的另一端设置有螺丝孔。
以上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实施例,故不能依此限定本发明实施的范围,即依本发明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等效变化与装饰,皆应属于本发明覆盖的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吴燕,未经吴燕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11997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弹力击破器
- 下一篇:脉冲面膜主机控制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