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非圆种子单粒精量排种器有效
申请号: | 201610112529.1 | 申请日: | 2016-02-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5580543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7-11 |
发明(设计)人: | 刘彩玲;王徐建;王亚丽;宋建农;王继承;董向前;黎艳妮;马拓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农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A01C7/20 | 分类号: | A01C7/20 |
代理公司: | 北京卫平智业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392 | 代理人: | 董琪 |
地址: | 100193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种子 单粒精量排种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非圆种子单粒精量排种器,是针对农业机械水稻育秧生产线排种的装置,属于农业机械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水稻育秧生产线排种的过程中,使用了气吸振动式、电磁振动式、型孔轮式等排种装置。气吸振动式排种器、电磁振动式排种器排种精确,能够实现种子的单粒精量播种但是由于加工精度要求高,配套设备要求复杂等原因,造成这两类排种器的结构复杂、加工成本高,同时也会导致排种器后期的维护保养过程中技术要求高、价格昂贵等情况的出现。型孔轮式排种器的充种区域为圆形,而对于特定的种子来说,在圆形充种区域内的充种角度为δ,充种区域长度d=δ×r,在型孔轮式排种器中,充种角度δ为特定的值,所以为了保证充种的准确性,设计者往往会通过加大轮式排种器的半径r来增加种子的充种区域。但是即使增加轮式排种器的半径也不能完全解决播种过程中充种均匀性的问题,仍然会产生漏播、重播的现象。
相关研究表明,单粒精播较多粒精播能得到更均匀的植株分布,是一项新的节本增效的生产栽培技术,节种高产效果显著。单粒播种已成为现代播种技术的主要特征和播种技术的主要发展方向。单粒精量播种技术成功生产的关键是较低的空穴率,现有技术中的单粒精量排种器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实现规则种子的单粒精量排种,但是由于型孔堵塞或者型孔未充种等原因,导致较高的空穴率。相关单粒精良排种器的设计过程中并没有设计相应的空穴检测装置以及空穴补种装置,导致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单粒精量排种生产并没有得到大量应用。
因此,目前在农业机械水稻育秧生产线排种的过程中仍然使用传统的排种器,传统的问题仍然存在,单粒精量排种技术的推广使用受到很大的限制。有鉴于此,在水稻单粒精量排种的过程中,设计一种结构简单,稳定性高、使用方便、能够保证较低的空穴率或者零空穴率的适用于农业机械水稻育秧生产线排种使用的非圆种子单粒精量排种器。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非圆种子单粒精量排种器。该排种器适用于农业机械水稻育秧生产线排种,结构简单,稳定性高、使用方便、能够保证较低的空穴率或者零空穴率。
为达到以上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非圆种子单粒精量排种器,包括种箱3、充种盘4、投种盘5、排种嘴6、驱动电机1、电机安装座2和控制器7;
所述充种盘4位于投种盘5上方,活动安装于投种盘5内;种箱3位于充种盘4上方,固定安装到投种盘5上;电机安装座2位于种箱3中心上方,固定安装到种箱3上;驱动电机1通过电机安装座2固定安装到排种器上,电机驱动轴与充种盘4固定安装。
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所述种箱3为四分之三圆柱形结构,包括种箱前挡板8、充种部9、充种部后挡板10、复充种部11、复充种部后挡板12、疏种部13、疏种部后挡板14、种箱固定安装孔15、橡胶皮垫16、种刷17、电机驱动轴孔18和圆柱桶壁19;其中,电机驱动轴孔18为四分之三圆筒结构,其位于种箱3中间位置;种箱前挡板8、充种部后挡板10、复充种部后挡板12和疏种部后挡板14间呈90°,并依次沿径向垂直于充种盘4分布;充种部9为种箱前挡板8、充种部后挡板10和圆柱桶壁19之间的扇形区域;复充种部11为充种部后挡板10、复充种部后挡板12和圆柱桶壁19之间的扇形区域;疏种部13为复充种部后挡板12、疏种部后挡板14和圆柱桶壁19之间的扇形区域;橡胶皮垫16位于种箱3底部,固定安装到圆柱桶壁19内表面,且橡胶皮垫16底部露出圆柱桶壁19底部3-5mm;种刷17固定安装于种箱前挡板8、充种部后挡板10、复充种部后挡板12和疏种部后挡板14的底部。
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所述充种盘4为薄圆盘结构,包括一级充种孔20、二级充种孔21、三级充种孔22、四级充种孔23、导种槽24、电机驱动轴固定安装孔25和位置传感器触发点26;其中,导种槽24为若干组同心圆形凹槽,其横截面为圆弧形,其圆心与充种盘4圆心重合;一级充种孔20、二级充种孔21、三级充种孔22和四级充种孔23的个数分别与育秧盘(按照矩阵分布有若干组种穴的塑料盘)的列数相等,沿径向按照育秧盘的列距均匀分布,且其径向夹角相等;电动驱动轴固定安装孔25位于充种盘4中心;位置传感器触发点26均匀分布在充种盘4的同心圆弧上,位于最外圈导种槽24外的圆盘底表面,位置传感器触发点26位于对应的每组四级充种孔23后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农业大学,未经中国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11252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含油污泥无害化处理装置
- 下一篇:洗脸盆与座便器复合节水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