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排气管减震橡胶块在审
申请号: | 201610109666.X | 申请日: | 2016-02-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5673176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15 |
发明(设计)人: | 李铎 | 申请(专利权)人: | 合肥华凌股份有限公司;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1N13/08 | 分类号: | F01N13/08;F16F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2 | 代理人: | 郝瑞刚 |
地址: | 230601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排气管 减震 橡胶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冰箱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排气管减震橡胶块, 具体的是一种方便安装的排气管减震橡胶块。
背景技术
排气管上游连接的是压缩机,因压缩机做功产生的高温高压的冷 媒通过排气管进入冷凝器,其中排气管的作用主要是导流冷媒、蒸发 接水盘中的化霜水。
压缩机在高速运转过程中产生的振动、高温高压高速的冷媒在曲 折排气管管路流动中自身碰撞及其与管路的碰撞产生的振动都会传递 给排气管,从而产生极大的噪音。实验证明在未加橡胶块的前提下, 排气管会与压缩机产生共振,这是PL安全、可靠性等不允许的。
目前为了解决这一难题,普遍在排气管上面增加减震降噪的橡胶 块,装配方式为:先将橡胶块与排气管装配好,再用捆扎带把前两者 固定。现有的橡胶块如图1所示,为中空结构并开有横向槽。
这种装配方式从精益设计的成本地图来看:橡胶块安装时必须一 手拿住排气管,一手慎重拿住橡胶块旋转进入排气管,力气过大会导 致管路形变甚至变形;橡胶块中空间隙过小,管路外围半径大于中空 孔径,不方便安装;捆扎带必须要用两个手来操作,还需要剪断,一 共3个物料,7个动作,还需要手套、剪刀、工作台等其他辅助工具。 这种组件方式不仅提高了材料成本,也极大降低了生产效率。
在满足减震降噪的性能基础上,如何从结构上根源性分析并解决 当前排气管的组件方式是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传统的橡胶块安装时会导致管路形变 甚至变形,橡胶块中空间隙过小,管路外围半径大于中空孔径,不方 便安装;捆扎带必须要用手来操作,这种组件方式不仅材料成本高, 也降低了生产效率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排气管减震橡胶块, 该排气管减震橡胶块包括胶体、设置于胶体上的中心孔及横向让位道, 所述横向让位道与中心孔连通,所述横向让位道从所述中心孔至所述 胶体的外边缘呈内小外大的楔形,所述中心孔上设置有凹槽。
优选地,所述横向让位道上设置有止挡。
优选地,所述止挡包括对应设置的第一止挡及第二止挡,所述第 一止挡的坡度大于所述第二止挡的坡度。
优选地,所述第一止挡设置于所述横向让位道的下道面上,所述 第二止挡设置于所述横向让位道的上道面上。
优选地,所述第一止挡的坡度为45°,所述第二止挡的坡度为30 °。
优选地,所述中心孔的公差下限与排气管外径的公差上限相同。
优选地,所述凹槽为多个,沿所述中心孔的周向均匀设置。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冰箱,其中,包括如上所述的排气管减震橡 胶块。
(三)有益效果
本发明的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本发明的排气管减震橡胶 块中的横向让位道与中心孔连通,横向让位道从中心孔至胶体的外边 缘呈内小外大的楔形,中心孔上设置有凹槽。本发明的排气管减震橡 胶块中通将横向让位道设计为外大内小的楔形方便排气管进入中心孔 内,且将中心孔上设置有凹槽,满足静摩擦,在减震降噪的性能上安 装方便。降低了材料成本、劳动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具有结构简 单及便于操作的优点。
进一步地,为了防止胶体脱落,本实施例中的所述横向让位道上 设置有止挡。便于排气管横向进入且能够有效阻止装配好的排气管的 橡胶块因振动脱落,上道面的第二止挡坡度较缓,下道面的第一止挡 坡度较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背景技术排气管减震橡胶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排气管减震橡胶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排气管减震橡胶块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1:胶体;2:中心孔;3:横向让位道;4:凹槽;5:第一 止挡;6:第二止挡。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 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 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 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 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 保护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合肥华凌股份有限公司;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合肥华凌股份有限公司;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109666.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整车热管理方法及整车热管理系统
- 下一篇:催化剂劣化判断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