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力变压器瓦斯取气装置及其取气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0104438.3 | 申请日: | 2016-02-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5486550B | 公开(公告)日: | 2018-10-23 |
发明(设计)人: | 张一鸣;张维;张春岩;张忠宜;刘鲁嘉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网黑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哈尔滨供电公司;国家电网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1/22 | 分类号: | G01N1/22 |
代理公司: | 哈尔滨市松花江专利商标事务所 23109 | 代理人: | 杨立超 |
地址: | 150010 黑龙江***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力变压器 瓦斯 装置 及其 方法 | ||
电力变压器瓦斯取气装置及其取气方法,属于电力变压器运行维护检修装置领域。目前的电力变压器瓦斯继电器取气装置存在步骤繁琐、结果不准确的问题。电力变压器瓦斯取气装置,A导管(2)与气体导出孔(8)连通,A导管(2)的另一端固定安装针头(9);B导管(4)上安装止气开关(10),B导管(4)两端分别固定连通储气袋(5)和橡胶密封器(3)。电力变压器瓦斯取气方法,将A导管(2)上安装的针头(9)插装在橡胶密封器(3)内,进行取气操作。本发明操作简单、快易,检测结果可靠。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力变压器瓦斯取气装置及其取气方法。
背景技术
电力变压器瓦斯继电器取气工作一直比较困难,同时也由于取气装置配备数量较少,有些变电站甚至没有专用的取气装置,一旦有气体进入到瓦斯继电器内部,不能够做到在短时间内取出气体送检,导致出现气体不同组分回溶现象,影响气体的检测结果,无法正确评估变压器内部故障的性质及严重程度、发展速度与趋势。
现在取气所采用的方法依旧是用:医用注射器,止血钳,止血带的组合。这种方法有一下几个问题:第一,操作繁琐:一旦步骤有误则取气操作失败,而且气体继电器内的气体有限,不容许浪费。繁琐的步骤,即便是很有经验的值班员也无法做到熟练取气。第二,操作难度大:老式取气方法需要较长的操作时间,取气操作本身就处于高空环境下作业的,而且变压器上部空间有限,这给值班员和专业技术人员的取气工作带来很大不便,不利于工作的开展与进行。第三,单人操作不方便,由于玻璃注射器十分易碎,在进行抽取气体的过程中不但要观察导管内实际情况,还要在取气完毕后,迅速用止血钳卡住,在整个取气过程中需要做到多个步骤严密配合,一旦疏忽大意,导致取气质量出现偏差,影响检测结果。第四,用玻璃注射器取到实验气体后,由于玻璃的易碎性,不利于运输和保存,而且玻璃注射器的密封性能不好,时间久了,内部取样气体会与外部气体进行交换,会影响实验的最终结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目前缺少专门的电力变压器瓦斯继电器取气装置以及取气操作存在的步骤繁琐、结果不准确的问题,而提出一种电力变压器瓦斯取气装置及其取气方法。
一种电力变压器瓦斯取气装置,其组成包括:放气阀、A导管、橡胶密封器、B导管和储气袋;放气阀具有控制气体排放的放气阀旋钮、连通电力变压器的瓦斯释放阀和与A导管进行连接的气体导出孔;A导管的一端与气体导出孔连通,A导管的另一端固定安装针头;B导管上安装止气开关,B导管的一端固定连通储气袋,B导管的另一端固定连通橡胶密封器;
工作状态时,A导管上安装的针头插装在橡胶密封器内,使A导管与B导管连通。
一种电力变压器瓦斯的取气方法,所述电力变压器瓦斯的取气方法通过以下步骤实现:
步骤一、将气体导出孔与A导管的内螺纹接口端旋接,一只手握住针头上的把手,另一只手缓慢开启放气阀旋钮,放出约3ML气体后关闭放气阀旋钮,排出A导管内的残余空气;
步骤二、取已抽真空的带有B导管的储气袋,手持针头上的把手使针头刺入橡胶密封器内,使A导管和B导管为连通状态;此时,一只手提升储气袋直到高于气体导出孔的水平高度,另一只手缓缓开启放气阀旋钮直到使瓦斯继电器内部受到油位差压力的气体全部排出、且A导管内有绝缘油出现为止,此时立即关闭放气阀旋钮,同时关闭止气阀;
步骤三、将针头与橡胶密封器断开连接,将A导管的内螺纹接口端从气体导出孔上拧下,并用螺帽封住气体导出孔;关闭B导管上的止气开关,将B导管和储气袋送到实验室做化验。
一种电力变压器瓦斯的取气方法,所述电力变压器瓦斯的取气方法通过以下步骤实现:
步骤一、将气体导出孔与A导管的内螺纹接口端旋接,一只手握住针头上的把手,另一只手缓慢开启放气阀旋钮,放出约3ML气体后关闭放气阀旋钮,排出A导管内的残余空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网黑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哈尔滨供电公司;国家电网公司,未经国网黑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哈尔滨供电公司;国家电网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10443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