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三维手势感测方法及使用其的触控感测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610104167.1 | 申请日: | 2016-02-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7122072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01 |
发明(设计)人: | 陈昱翰;廖祈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原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3/041 | 分类号: | G06F3/041;G06F3/044 |
代理公司: | 隆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72003 | 代理人: | 李昕巍,郑泰强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三维 手势 方法 使用 触控感测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三维手势感测方法,且特别是一种可动态调整感测区域的三维手势感测方法,以及使用其的触控感测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触控感测技术的多样化发展,越来越多电子装置具备触控感测功能。使用者可以通过触摸或按压电子装置的触控屏幕来操作电子装置。
触控屏幕包括电阻累加式(resistive overlay)触控屏幕、光感测式(photosensitive)触控屏幕或电容式(capacitive)触控屏幕等。电容式触控屏幕的运作原理如下,当使用者的手指或是物件与触控屏幕接触时,通过检测导电感测图样、相邻感测图样、接地电极或其他元件之间的电容值变化,而将接触位置转换成电子信号。
此外,近年来更发展出了三维手势感测技术。三维手势感测技术让使用者不需要直接触摸触控屏幕就可以操作电子装置。然而,目前的三维手势感测技术需要在触控屏幕上设置额外的导线或是其他发光元件才能完成三维手势感测,造成触控屏幕的制造成本与复杂度提高。此外,相较于二维的触控感测技术,三维手势感测技术的感测精准度亦有待加强。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三维手势感测方法。所述三维手势感测方法适用于触控感测装置。所述三维手势感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A:将触控感测装置的多条导线中至少其中一第一导线切换成第一工作导线,且将至少其中一第二导线切换成第二工作导线,致使第一工作导线与第二工作导线形成感测区域。步骤B:根据感测区域检测导体。步骤C:根据导体动态地调整感测区域的大小、位置及数量的至少其中一项,以完成三维手势感测。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触控感测装置。所述触控感测装置用以动态地调 整用于检测导体的感测区域的大小、位置及数量的至少其中一项。所述触控感测装置包括电容式触控面板以及驱动电路。电容式触控面板具有相互平行的多条导线。驱动电路耦接于该些导线。驱动电路用以在第一时间将该些导线中至少其中一第一导线切换成第一工作导线并把至少其中一第二导线切换成第二工作导线,致使第一工作导线与第二工作导线形成感测区域。
综上所述,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三维手势感测方法以及使用其的触控感测装置,可以动态地调整用于检测导体的感测区域的大小、位置及数量的至少其中一项,以实现三维手势感测方法。相较于传统的三维手势感测技术,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三维手势感测方法可以提供更广的感测范围以及更高的感测精准度。
为使能更进一步了解本发明的特征及技术内容,请参阅以下有关本发明的详细说明与附图,但是此等说明与所附图式仅系用来说明本发明,而非对本发明的权利范围作任何的限制。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触控感测装置的示意图。
图2A~2B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感测区域的示意图。
图3A~3C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感测区域的电场变化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三维手势感测方法的流程图。
图5A~5B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不同大小的感测区域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感测区域的感测范围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其他实施例提供的感测区域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其他实施例提供的三维手势感测方法的流程图。
图9是本发明其他实施例提供的三维手势感测方法的流程图。
图10A~10C是本发明其他实施例提供的感测区域的变化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触控感测装置
5:导体
10:电容式触控面板
11:驱动电路
100_1~100_6:纵向导线
101_1~101_6:横向导线
SA’:感测区域
SA1:第一感测区域
SA2_1、SA2_2:第二感测区域
SA3_1、SA3_2、SA3_3:第三感测区域
TX、TX’:传输导线
TX2_1、TX3_1:第一传输导线
TX2_2、TX3_2:第二传输导线
TX3_3:第三传输导线
RX、RX’:接收导线
RX2_1、RX3_1:第一接收导线
RX2_2、RX3_2:第二接收导线
RX3_3:第三接收导线
S401~S404:步骤流程
S801~S809:步骤流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原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原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10416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