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大坝下游管涌出口保护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610103763.8 | 申请日: | 2016-02-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5735368B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13 |
发明(设计)人: | 王党在;王晓东;金伟;余学明;胡小红;何顺宾;叶发明;韩永;陈安荣;何兴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电建集团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31/12 | 分类号: | E02D31/12 |
代理公司: | 成都虹桥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51124 | 代理人: | 许泽伟 |
地址: | 610072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大坝 下游 涌出 保护 结构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连接稳固,保护效果更好的大坝下游管涌出口保护结构。该大坝下游管涌出口保护结构,包括设置于管涌出口上侧的反压反滤部和沿反压反滤部周向设置在地基面上的加固围垦。通过设置的反压反滤部既可以起反滤作用,防止覆盖层地基中的细颗粒流失,又能够对坝基承压水的压力进行消杀,保护效果较好;通过设置的加固围垦可以使反压反滤部与地基面连接更稳固,进一步提高反滤和减压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水利水电工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大坝下游管涌出口保护结构。
背景技术
深厚覆盖层基础上的高土石坝,在水库蓄水后,坝基相对隔水层以下含高承压水,当坝下游覆盖层渗流出逸点的渗透坡降大于覆盖层的允许坡降,或当坝下游覆盖层中相对隔水层厚度不足时,在坝下游覆盖层地基中易形成管涌破坏。
为了避免管涌破坏,现有的措施是在深厚覆盖层基础坝下游管涌出口设置反滤层压盖进行保护。但是,反滤层压盖主要起反滤作用,防止覆盖层地基中的细颗粒流失,未能有效的对坝基承压水进行减压,管涌出口反压后可能出现新的管涌通道,保护效果不好;而且,反滤层压盖在管涌出口的连接不够稳固、反滤层单一,反滤效果有限。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连接稳固,保护效果更好的大坝下游管涌出口保护结构。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大坝下游管涌出口保护结构,包括设置于管涌出口上侧的反压反滤部和沿反压反滤部周向设置在地基面上的加固围垦。
进一步的是,所述反压反滤部包括从下往上依次设置的碎石块层、第一反滤粗沙层、滤土层、第二反滤粗沙层、级配碎石层和防冲大石块层。
进一步的是,所述反压反滤部的上表面为中间高、四周低的锥形面,其竖直向截面的坡度i为1%~2%。
进一步的是,所述加固围垦上设有排水沟,所述排水沟沿加固围垦的内周向布置,且排水沟的沟口与其所对应的反压反滤部的上表面边缘齐平。
进一步的是,还包括设置于反压反滤部内的排水减压孔组。
进一步的是,所述排水减压孔组包括设置于管涌出口正上方的浅层排水减压孔和设置于浅层排水减压孔上下游侧的深层排水减压孔。
进一步的是,所述浅层排水减压孔沿管涌方向设置,其下端伸入至地基面下侧的覆盖层透水层内;所述深层排水减压孔沿管涌方向设置,其下端穿过覆盖层透水层和覆盖层相对隔水层伸入至地基面下侧的覆盖层承压水层内。
进一步的是,所述浅层排水减压孔和深层排水减压孔内均设有排水减压管,所述排水减压管的周壁上设有至少一个排水孔,排水减压管的上端管口高出反压反滤部的上表面1~2m。
进一步的是,所述排水减压管上端管口向下2~3m深度范围内的排水减压管管段上设有反滤部;所述反滤部包括设置在该管段内的塑料盲沟和设置在该管段外的土工布,所述塑料盲沟内包裹有反滤粗沙。
进一步的是,所述排水减压管上端管口上设有三通连接管,所述三通连接管的另外两个管口上分别设置有压力表和带阀门的出水管。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设置的反压反滤部既可以起反滤作用,防止覆盖层地基中的细颗粒流失,又能够对坝基承压水的压力进行消杀,保护效果较好;通过设置的加固围垦可以使反压反滤部与地基面连接更稳固,进一步提高反滤和减压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3是图2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4是图2中P向的局部视图;
图5是图2中C处的局部放大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电建集团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电建集团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10376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