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大坝下游管涌出口保护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610103763.8 | 申请日: | 2016-02-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5735368B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13 |
发明(设计)人: | 王党在;王晓东;金伟;余学明;胡小红;何顺宾;叶发明;韩永;陈安荣;何兴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电建集团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31/12 | 分类号: | E02D31/12 |
代理公司: | 成都虹桥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51124 | 代理人: | 许泽伟 |
地址: | 610072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大坝 下游 涌出 保护 结构 | ||
1.大坝下游管涌出口保护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于管涌出口(11)上侧的反压反滤部(2)、沿反压反滤部(2)周向设置在地基面(1)上的加固围垦(3)以及设置于反压反滤部(2)内的排水减压孔组;所述排水减压孔组包括设置于管涌出口(11)正上方的浅层排水减压孔(41)和设置于浅层排水减压孔(41)上下游侧的深层排水减压孔(42);所述浅层排水减压孔(41)沿管涌方向设置,其下端伸入至地基面(1)下侧的覆盖层透水层(51)内;所述深层排水减压孔(42)沿管涌方向设置,其下端穿过覆盖层透水层(51)和覆盖层相对隔水层(52)伸入至地基面(1)下侧的覆盖层承压水层(53)内。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坝下游管涌出口保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压反滤部(2)包括从下往上依次设置的碎石块层(21)、第一反滤粗沙层(22)、滤土层(23)、第二反滤粗沙层(24)、级配碎石层(25)和防冲大石块层(26)。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坝下游管涌出口保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压反滤部(2)的上表面为中间高、四周低的锥形面,其竖直向截面的坡度i为1%~2%。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大坝下游管涌出口保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固围垦(3)上设有排水沟(31),所述排水沟(31)沿加固围垦(3)的内周向布置,且排水沟(31)的沟口与其所对应的反压反滤部(2)的上表面边缘齐平。
5.如权利要求1、2、3或4所述的大坝下游管涌出口保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浅层排水减压孔(41)和深层排水减压孔(42)内均设有排水减压管(6),所述排水减压管(6)的周壁上设有至少一个排水孔,排水减压管(6)的上端管口高出反压反滤部(2)的上表面1~2m。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大坝下游管涌出口保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减压管(6)上端管口向下2~3m深度范围内的排水减压管(6)管段上设有反滤部;所述反滤部包括设置在该管段内的塑料盲沟(61)和设置在该管段外的土工布(63),所述塑料盲沟(61)内包裹有反滤粗沙(62)。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大坝下游管涌出口保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减压管(6)上端管口上设有三通连接管(64),所述三通连接管(64)的另外两个管口上分别设置有压力表(65)和带阀门(66)的出水管(67)。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电建集团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电建集团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103763.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