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阅读辅助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610103380.0 | 申请日: | 2016-02-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5551325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5-04 |
发明(设计)人: | 秦勤 | 申请(专利权)人: | 秦勤 |
主分类号: | G09B5/06 | 分类号: | G09B5/06;G06F3/16;G06F17/2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10036 四川省***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阅读 辅助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在电子读物的阅读过程中辅助读者对文字进行辨识的方法。
背景技术
阅读辅助方法是帮助读者对文字的形、音、意进行辨识的一系列方法,涉及到放 大、发音、解释翻译等不同的技术。
读者对不同文字的掌握程度不同,则需要不同程度的辅助内容,有时只需要放大 文字即可,有时需要听发音即可,有时需要解释翻译。如果辅助内容在不需要的时候出现, 会形成信息干扰,分散辨识注意力、降低文字辨识和记忆效果。
文字辨识是一个“先形、再音、后意”的循序渐进、反复加深的思维过程。违反文字 辨识规律,会导致“重意不重音”和“重意不重形”的现象。如果辅助内容出现的顺序不符合 认知规律,也会形成信息干扰,养成不良阅读习惯、降低文字记忆效果。
现有的阅读辅助方法与本发明最接近的是电子点读技术,这些技术的主要问题在 于:
1、解释翻译出现过早。首先,解释翻译的过早出现会导致读者失去对形和音的专注,不 利于文字的长期记忆;其次,具有一定基础的读者能够通过阅读上下文对生字词进行推理 联想和语意贯通,而且解释翻译的内容有时不一定适合当前语境,解释翻译的过早出现会 破坏阅读上下文、污染阅读环境,不利于发挥读者的语意贯通能力;最后,解释翻译的过早 出现会养成快速阅读和模糊阅读的习惯,对于处于语言学习期的读者,这样做是有害的。
2、不重视文字放大的作用。现有点读技术很少专门进行文字放大展示,忽视了文 字放大的作用。文字放大不仅是使字迹更加清晰,还起到强调当前文字、使读者更专注于文 字的“形”、加深“形”的印象和记忆等作用。
3、忽视阅读辅助技术对提高读者文字辨识能力的作用。上述两个问题的根源在于 现有技术忽视了阅读辅助技术对提高读者文字辨识能力的作用,片面强调解释翻译功能。 这样虽然能够帮助读者阅读和理解,但是没有充分发挥阅读对文字辨识能力的提高作用, 对于想通过阅读实现语言的学习和掌握的读者,需要更符合文字辨识规律的阅读辅助方 法。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符合文字辨识规律的阅读辅助方法,改善阅读辅助体验,提 高文字辨识效果。
【技术方案】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下面的技术方案实现的:包括以下有序的阅读辅助步骤:a)当读 者指向特定文字时放大该文字;b)当读者单击该文字时播放该文字的发音;c)当读者双击 该文字时进行解释翻译。
本发明的三个步骤中的后续步骤可包含前置步骤的辅助内容,例如双击时不仅进 行解释翻译还可播放文字发音。
在读者对电子读物的阅读过程中,通过上述阅读辅助方法,能够根据对不同文字 的掌握程度和辅助需求,有针对性地采取不同的操作,获得相应的辅助内容:
对于字太小、模糊不清的文字或者写法不熟悉的文字可指向该文字进行放大,此时没 有语音和解释翻译的干扰,可专注于文字的“形”进行辨识和记忆。对于教师而言,此功能可 用于单纯放大文字并要求学生发音,而不必受到语音干扰。在文字放大的同时还可演示书 写顺序、展示文字笔画数或字母数,更加方便对“形”进行辨识和记忆。
对于发音不熟悉的文字可单击该文字进行发音,此时可专注于文字的“音”。对于 教师而言,此功能可用于纠正学生发音,并要求学生解释或翻译,而不必受到解释翻译功能 的干扰。对于多音字,可根据上下文播放正确发音,或者先播放正确发音再播放其他发音。
对于含义不熟悉的或用法有疑异的文字,可双击该文字进行解释翻译,此时可专 注于文字的“意”。相比于“音”和“形”、文字的“意”要复杂得多,除了专门进行解释翻译,还 需要大量的阅读,才能逐渐熟悉,有时需要用“猜”的方式进行联想。解释翻译功能用双击来 启动,可避免频繁的解释翻译对音形辨识的干扰,以及外语环境和母语环境的相互干扰,同 时还避免了解释翻译本身的内容不完整对语意贯通能力的制约,既保证了必要时的解释翻 译功能,又维护了清爽干净的阅读环境。
【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秦勤,未经秦勤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10338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