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金属薄膜柔性应变传感器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0101825.1 | 申请日: | 2016-02-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5627905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18 |
发明(设计)人: | 朱宏伟;杨婷婷 | 申请(专利权)人: | 清华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B7/16 | 分类号: | G01B7/16;G01H11/06 |
代理公司: | 北京鸿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27 | 代理人: | 邸更岩 |
地址: | 100084 北京市海淀区1***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金属 薄膜 柔性 应变 传感器 及其 制备 方法 | ||
1.一种金属薄膜柔性应变传感器,其特征在于,该应变传感器包括金属薄膜(1)、柔性基材(2)和至少两个触点电极(3);所述金属薄膜(1)附着在所述柔性基材(2)上,使两者之间形成弱贴合;对柔性基材上的金属薄膜进行可控程度的预拉伸,预拉伸速率为5%/s,预拉伸幅度为10%,再释放预拉伸,释放速率和预拉伸速率保持一致;金属薄膜(1)中具有至少一条贯通的定向长裂纹(11),所述贯通的定向长裂纹的宽度为纳米尺度,在厚度方向裂纹贯穿金属薄膜甚至扩展进入柔性基材,所述贯通的定向长裂纹的方向垂直于拉伸方向;在所述金属薄膜(1)随所述柔性基材(2)产生拉伸形变时,所述裂纹展宽甚至断裂,但在拉伸形变释放后,裂纹处恢复原样;所述触点电极(3)设置在所述金属薄膜(1)上,在触点电极上设有引线(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金属薄膜柔性应变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基材(2)包覆所述金属薄膜(1),以使所述金属薄膜(1)与外部隔离。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金属薄膜柔性应变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薄膜为大面积致密、局部断裂的多晶薄膜,其膜厚度为30nm~30μm。
4.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一种金属薄膜柔性应变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薄膜为金、铂、铜、银或铝金属薄膜。
5.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一种金属薄膜柔性应变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触点电极(3)分布在所述金属薄膜的端部位置。
6.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金属薄膜柔性应变传感器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在柔性基材表面进行预处理,以减弱所述金属薄膜对所述柔性基材的粘附性;
2)采用物理或化学气相沉积方法,在所述柔性基材(1)上形成一层多晶的金属薄膜;
3)对沉积在柔性基材上的金属薄膜进行可控程度的预拉伸,预拉伸速率为5%/s,预拉伸幅度为10%,再释放预拉伸,释放速率和预拉伸速率保持一致,以使得所述金属薄膜上产生贯通的定向长裂纹(11);
4)在所述金属薄膜上设置触点电极(3),并在触点电极上连接引线(4)。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金属薄膜柔性应变传感器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中采用在金属薄膜上涂覆导电银胶,形成所述触点电极。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金属薄膜柔性应变传感器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所述的物理气相沉积方法采用蒸镀或溅射方法。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金属薄膜柔性应变传感器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蒸镀或溅射时的沉积速率为金属薄膜厚度为30nm~30μm。
10.一种如权利要求2所述金属薄膜柔性应变传感器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在柔性基材表面进行预处理,以减弱所述金属薄膜对所述柔性基材的粘附性;
2)在所述柔性基材上沉积一层金属薄膜,形成多晶金属薄膜;
3)对沉积在柔性基材上的金属薄膜进行可控程度的预拉伸,预拉伸速率为5%/s,预拉伸幅度为10%,再释放预拉伸,释放速率和预拉伸速率保持一致,以使得所述金属薄膜上产生贯通的定向长裂纹(11);
4)在所述金属薄膜上设置触点电极(3),并在触点电极上连接引线(4);
5)在所述金属薄膜的上面再包覆所述柔性基材,以使所述金属薄膜与外部隔离。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一种金属薄膜柔性应变传感器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中采用在金属薄膜上涂覆导电银胶,形成所述触点电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清华大学,未经清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101825.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实时高温线性补偿两冗余高精度角位移传感器
- 下一篇:一种丝管蒸发器检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