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脂肪叔胺接枝的海藻酸衍生物的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0100556.7 | 申请日: | 2016-02-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5693881B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08 |
发明(设计)人: | 杨继生;董红彪 | 申请(专利权)人: | 扬州大学 |
主分类号: | C08B37/04 | 分类号: | C08B37/04 |
代理公司: | 扬州市锦江专利事务所32106 | 代理人: | 江平 |
地址: | 225009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脂肪 接枝 海藻 衍生物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开关型表面活性剂——脂肪叔胺接枝的海藻酸衍生物的制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海藻酸盐是存在于褐藻类中的天然高分子,是从褐藻或细菌中提取出的天然多糖,无亚急性/慢性毒性或致癌性反应,可作为食用的食品添加剂,也可作为支架材料用于医学用途,具备良好的生物相容性。
表面活性剂素有“工业味精”之称,已广泛应用于众多的生产及技术领域。很多情况下,在表面活性剂完成表面活性功能后,需将其从体系中分离出来或使其丧失表面活性,但传统表面活性剂的分离往往非常困难,而开关型表面活性剂可以解决这一难题。
所谓开关型表面活性剂,就是通过外界环境的改变,诱导水溶液中表面活性剂分子的结构变化,从而使表(界)面活性发生大幅度变化;相应地,体系的某些宏观表面性质也随之发生转变。目前表面活性剂的开关控制主要包括酸/碱开关、电化学开关、光开关、磁开关和CO2开关。由于 CO2具有来源广泛、无毒、生物相容性好、可再生的特点,因此 CO2开关型表面活性剂引起了人们的高度重视。在CO2响应基团中,脒类化合物反应活性高,但其合成成本高;胍类化合物络合能力强,但其碳酸氢盐难以分解,故开发成本低、工艺简单、性能优异的新型CO2开关型表面活性剂具有重要的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开关型表面活性剂——脂肪叔胺接枝的海藻酸衍生物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包括溶解、酯化和纯化步骤。所述溶解是:将海藻酸钠(NaAlg)溶解于N,N-二甲基甲酰胺(DMF)和水的混合溶剂中,取得海藻酸钠溶液。酯化时,搅拌条件下,将海藻酸钠溶液与溴代脂肪叔胺和四丁基溴化铵混合,于在40℃~60℃环境中进行酯化反应。所述纯化是:向酯化反应结束后的体系中加入乙醇,搅拌析出固态物,抽滤后,用无水乙醇清洗固态物,得到粗产品;再将粗产品溶于去离子水后,转入透析袋中,用去离子水透析至透析液的电导率不再改变时,在透析液中加无水乙醇析出产物,经干燥得最终产品。
接枝后产品的化学结构如式下:
其中l=6,8;m=1,2。
本发明以海藻酸钠和溴代脂肪叔胺为原料、以四丁基溴化铵为催化剂,以N,N-二甲基甲酰胺和水为溶剂,经酯化反应将脂肪叔胺接枝到海藻酸分子链上,脂肪叔胺的接枝率达到1%~15%,脂肪叔胺接枝的海藻酸衍生物其主链为海藻酸盐,是无毒、生物相容性好且易生物降解的天然高分子;侧链脂肪叔胺对CO2具有刺激响应性,是一种新型的CO2开关型表面活性剂。
本发明合成的脂肪叔胺接枝的海藻酸衍生物,其CO2开关响应性原理如下:
本发明具有如下的优点:
1、本发明实现了制剂的绿色化,避免了使用有毒的有机溶剂(如吡啶),减轻了对人的皮肤、眼和呼吸道的刺激以及对环境的污染。
2、在酯化反应时,反应物及溶剂无须经脱水预处理,反应条件温和,原料转化率高。
3、本发明原料为无毒、生物易降解和生物相容性好的高分子材料,符合当今绿色环保的理念。
4、本发明的制备工艺简单,无需特殊的装置,只需要传统的搅拌和水热即可,易于工业化的生产。
进一步地,本发明在酯化时,溴代脂肪叔胺与海藻酸钠中糖单元的投料摩尔比为0.5~8∶1。可通过溴代脂肪叔胺用量的变化来调节产物的接枝率,从而达到调节表面活性剂亲水亲油平衡值的效果。
所述酯化时,四丁基溴化铵与海藻酸钠中糖单元的投料摩尔比为0.1~0.3∶1。催化剂用量不足转化率低,用量多增加生产成本。
脂肪链短的叔胺接枝海藻酸衍生物没有表面活性;脂肪链长的叔胺接枝海藻酸衍生物表面活性开关效应不明显。因此,本发明优选的所述溴代脂肪叔胺为N,N-二乙基-6-溴己胺(BHDEA)、N,N-二乙基-6-溴辛胺(BODEA)、N,N-二甲基-6-溴己胺(BHDMA)或N,N-二甲基-6-溴辛胺(BODMA)。
另外,在所述溶解时,所述N,N-二甲基甲酰胺和水的混合溶剂由体积比为5∶1的N,N-二甲基甲酰胺和水混合组成。该比例更利于海藻酸钠的溶解和后续反应。
附图说明
图1为海藻酸钠(NaAlg)和DEHA-g-Alg的FT-IR图谱。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扬州大学,未经扬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10055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工业用水泥混合器
- 下一篇:一种双卧轴强制式搅拌机